• 宗教典籍翻译促进人类文明交流  8月25日,在给外文出版社外国专家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说:“翻译是促进人类文明交流的重要工作。中国历史上佛经汉译,近代西方学术文化著作汉译,马克思主义经典翻译传播,十七、十八世纪中国文化经典在欧洲的流传,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翻译在人类文明交流中积极、重要的作用,其中就...2022-12-13
  • 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历史文化的宝库 民族团结的丰碑  去年8月,在河北承德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走进避暑山庄、普宁寺、承德博物馆,深入考察文化遗产保护和民族宗教工作并作出重要指示。考察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2022-12-13
  • 赵紫宸: 建构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体系  在基督教传入中国百年之后,清末民初,诞生了一批中国本土基督教思想家、神学家,赵紫宸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被后人誉为“近代中国一位最具影响力的神学家”“向东方心灵诠释基督教的首席学者”。他也是较早尝试建构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体系的神学家,一生致力于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相融合,是最早提出基督教中国化的思...2022-12-13
  • 胡登洲: 中国传统伊斯兰教经学的奠基者  胡登洲(1522年-1597年),字明普,陕西咸阳渭城人。   胡登洲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伊斯兰教发展面临困境的时期。经过元代以来的民族大融合,汉语已经成为中国广大穆斯林的母语,如何使用汉语讲好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的伊斯兰教经典,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然而,当时的伊斯兰教学者讲译经典的水平普遍未能跟上时...2022-12-13
  • 还原建筑的历史风貌与艺术价值  近日,北京纪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通过50周年主会场活动在颐和园举行,现场揭晓2022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评奖结果,来自6个国家的13个获奖项目中,中国有4项,其中包括福建省晋江市南天寺保护修缮项目。专家评委认为,晋江南天寺项目进行了细致的保护工作,赋予了该建筑群新的生命,...2022-12-13
  • 千年壁画“动”起来了 敦煌岁时节令之大雪篇  东方文明的智慧,在大漠敦煌的时岁更迭中得到溯源再现,积淀成中华文明的熠熠辉光。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大雪时节,漫天飞雪中,亲人围坐温暖席间,闲话彼时,言笑晏晏,满眼温暖。窗外大雪寒,窗内绣针忙。在飞针走线之间,绣娘将对新一年的寄托化作了细密的针脚。2022-12-09
  • 最前 上一页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