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两路”精神:保畅通,助发展,促团结  2014年8月,在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60年来,在建设和养护公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2023-05-25
  • 从安乐垒到正定城:一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浩歌  正定西依太行,北靠恒山,南邻滹沱河,东接华北平原,地理位置险要,历史上长期是河北中南部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从慕容鲜卑建安乐垒,到拓跋鲜卑将常山郡治所迁至安乐垒,民族融合的脚步在这片土地上从未停息,频繁的经济交往、文化交流、移民交融等活动,镌刻在千年古城的历史嬗变中,映射出各民族交往交流...2023-05-24
  • 昭陵蕃酋像:唐朝民族关系的见证  昭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九嵕山的主峰上,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九嵕山主峰由九道山梁汇聚而成,东西两侧沟壑纵横,气势磅礴。昭陵总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周长60公里,开创了唐代帝陵“因山为陵”的先例。昭陵周围分布着200多座皇亲国戚与文武大臣的陪葬墓,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陵墓,也...2023-05-23
  • 红色文献在广西的早期传播  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广西有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学习和生活。他们广泛地接触先进思想,同时心怀家乡,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广西广泛传播,为思想启蒙和政治动员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红色文献早期广泛传播于广西,起始于外部邮寄或赠送书刊供先进分子学习,继而由广西先进分子购买、创办、发行进步书刊...2023-05-18
  • 南诏德化碑:意蕴深厚的历史文化丰碑  在云南大理市太和村西面的南诏太和城遗址,有一座高大的古碑巍然矗立,这便是已有1200多年历史的南诏德化碑。经过岁月洗礼,南诏德化碑上的文字已斑驳,但镌刻之迹依然遒劲有力,诉说着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演进的悠悠往事。2023-05-18
  • “蛮夷戎狄”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构成  上古时期,华夏和“蛮夷戎狄”都是历史舞台的主角。经济的发展、政治的交往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民族往来。经春秋至战国,华夏同王朝周边氏族部落的交融大大加速。2023-05-17
  • 最前 上一页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