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口述史研究  近年来,口述史得到包括史学界在内的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作为记录当代社会实践与解决时代问题的重要手段,口述史对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而言,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理念和方法。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开创、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2023-04-15
  • 艾思奇: 让马克思主义哲学飞入寻常百姓家  云南省腾冲市和顺古镇,是我国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故乡。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腾冲考察时,专门前往艾思奇纪念馆,看展品,听介绍,详细了解艾思奇为党的理论宣传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国化作出的积极贡献,并强调我们现在就需要像艾思奇那样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讲好的人才。2023-04-13
  • 吐鲁番文书所见唐朝中央政令在西域的施行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实证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在新疆出土的各类考古实物中,吐鲁番出土文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在吐鲁番本地书写的,也有来自庭州、伊州、敦煌乃至洛州等地的,内容涉及唐代朝廷诏敕、律文、儒家典籍、军政机构文牒、衣物疏、功德疏、籍帐、借贷、买卖以及宗教等方方面面...2023-04-13
  • 辽金西夏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  五代以后,中华大地上形成了多政权分立的格局。为什么这一格局最终为新的、更大范围、更巩固的统一所取代?对于这一时期各地政权形成、发展及其内蕴的统一因素的分析,将有利于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2023-04-12
  • 让农耕文明展现新的魅力和风采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创造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农耕文明承载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强调“赓续农耕文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2023-04-08
  • 民族交融与隋唐大运河  中国开凿大运河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吴国君王夫差修凿邗沟。隋炀帝大规模开凿大运河,隋唐时期以洛阳为中心,以向东北延伸的永济渠、向东南延伸的通济渠连接若干水道及其支流,加上杭州以北的江南河,大运河连通黄河、海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二千七百多公里,千里波涛,帆樯连绵,正如唐代诗...2023-04-04
  • 最前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