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关系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 朱永梅 发布日期:2019-07-1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作者:陈金龙
出版者:西南交大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3月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55个少数民族绚烂多彩的文化,源源不断地滋养着中华文化,也为其增添了独特魅力。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既有物质层面的,如建筑、饮食、服饰,也有非物质层面的,如风俗习惯、民间文学、手工技艺等。蕴藏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来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丰厚资源,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相契合,成为符合时代要求、满足人们现实需要的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在这方面,西南民族大学副教授陈金龙的著作《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研究》进行了有益探索。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研究》既是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研究及案例资料整理”的成果,又是国家民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案例教学研究与课件开发”的成果。作者在书中主要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共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价值目标契合、价值取向一致、价值准则相通等方面,论述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情况。为便于成果直接用于研究和教学,作者收集整理了大量材料,在书后附录了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大量优秀传统文化资料。作者依据表现形式将资料分为风俗习惯、民间文学、民间歌曲、民族习惯法4个方面,并分别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十二个要素进行了整理归纳。

  作者认为,各民族的文化在一些方面呈现出具有共性的特质,其核心的精神表征可以称为基本精神。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爱国恋乡的家国情怀,突出表现在守疆固土的观念、促进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信念、爱国和爱家乡紧密相联的价值取向;二是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讲究敬奉、崇拜、喜爱和欣赏自然;三是互助团结的集体意识,各民族的互助意识有自发性互助、组织性互助和族际互助三种类型;四是自由勇敢的性格与品质,以及通过努力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总体上是包含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也是基本契合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主要指向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目标方面的契合,首先表现在对富强的希冀。比如,少数民族的许多节庆风俗与生产有着密切关系;在万物有灵的信仰体系中,人们设定了很多生产禁忌,以防止阻碍生产。少数民族的英雄传说和英雄文学作品中,普遍蕴含着对发展壮大的期望。在民主方面,少数民族传统政治文化有着浓厚的朴素民主意识。在文明方面,少数民族普遍尊重知识,注重言行举止合乎礼仪。在和谐方面,秉持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社会的和谐,重视用习惯法、社会公德引导社会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这一层面,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之处在于对自由平等的向往、对社会公正的寄托、对习惯法的实践。追求自由,是我国各民族共有的基本精神。在少数民族传统社会,平等价值观往往表现在家庭中男女地位应相对平等的观念,表现在揭露社会不平等、通过反抗压迫追求平等的思想。公正体现为维持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和处理纠纷时的公平正义;公正表现为选拔人才主要依据为个人能力和德行操守,而德行操守中特别重要的是秉持公正。法治观念主要体现在通过使用习惯法,对传统生产生活和公共秩序的维护。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个体层面的价值要求。在这个方面,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之处主要展现于爱国、敬业的传统,对诚信的推崇,友善的美德。少数民族的爱国观念,在维护祖国统一、抵御外来侵略时表现得尤为明显。敬业表现于勤劳创业的良好家风,崇敬劳动,坚信劳动是幸福生活源泉的理念。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范畴的诚信,与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关联。诚信的首要含义即为诚实的道德品质,不欺骗的行为规范。诚信还包含了忠诚之义,富有忠义精神。我国各民族都特别看重个体的诚实品质。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生生不息、繁衍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新时代,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需不断调适和发展,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契合。作者认为,调适和发展的原则,首先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其次要尊重民族文化和地区实际,第三要去粗取精、推陈出新,此外还要充分认识民族文化调适和发展的长期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编辑:闫若之 实习生 李澳丹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