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评论·我在长征路上(14))唯信仰和精神永世长存
来源:人民日报 桂从路 发布日期:2019-07-2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石壕镇红军烈士墓,位于重庆市綦江区苗儿山麓,这是中央红军途经重庆时留下的唯一一座红军墓。1935年,为保卫遵义会议顺利召开,红一军团8000余人奉命挺进石壕镇,5名烈士长眠于此。近日,记者再走长征路来到这里,献一束白菊、燃一瓣心香,向革命先烈表达缅怀和敬意。

  青山埋忠骨。在革命征途中,这样的红军墓比比皆是,诉说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英勇与坚贞。江西兴国腊石寨主峰下长眠着9000多名烈士的陵园,见证第五次反“围剿”的悲壮;贵州习水的青杠坡红军烈士陵园,记录红军将士浴血奋战的过往;海拔4800米的亚口夏山上埋葬着12名红军战士的铮铮铁骨,让人看到红军跋山涉水的艰辛……岁月悠悠,风雨蹉跎,无言的墓碑见证浩气长存,让人至今仍能听见历史深处的隆隆回声。

  一座红军墓,就是一座精神的丰碑,镌刻下红军赴汤蹈火的英雄气概。牺牲于石壕镇的5位烈士中,有一位红军司务长,被俘后面对敌人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在高呼“红军万岁”中英勇就义。在黔东地区,敌军前后夹击,弹药消耗殆尽,红二、六军团黔东独立师在肉搏战中杀出一条血路,不幸被俘的师长王光泽拒绝投降,被就地处决。正是无数这样的英雄,为了民族解放、人民幸福慨然赴死,用鲜血染红了长征的红飘带,换来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牺牲背后,是熔铸于这支队伍的崇高信仰,是永不磨灭的革命信念。

  一座红军墓,也是一把人心的标尺,丈量出百姓对这支队伍的深情。当年红军在广西兴安水埠村遭遇阻击,村民冒死捡回12名红军遗骸,“红军守陵人”就成为水埠村村民的另一个身份。在湖南嘉禾甫口村,村民彭助立、彭雄等人组织乡亲们捐钱捐米,将锡崎岭激战中牺牲的34名红军安葬,几代人接续守护墓地。红军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正是因为得到老百姓的爱戴和拥护,红军将士才能始终打不垮、打不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英雄天地间,千秋尚凛然。长征中牺牲的烈士,绝大多数没有留下姓名,但他们共同的名字叫红军;他们的身躯早已融入绿水青山,唯信仰和精神永世长存。“长征后来人”赵福乾父子接续30多年义务讲解红军故事,每每谈到当年牺牲的烈士就会眼角湿润。至今,许多红军烈士墓前,缅怀的人群络绎不绝、祭奠的鲜花不断。伫立在长征路上的红军墓,如同一个个历史坐标,时刻提醒我们不能忘记艰苦卓绝的来路,也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人前进的方向。

  重温历史,也是对初心的叩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今天,无数共产党人赓续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甘于奉献,为我们这个时代树立起一座座精神丰碑。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倒下的黄文秀,用生命叩开“地球之门”的海归教授黄大年……他们把理想信念书写在祖国大地上,用赤诚之心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以奋斗和牺牲标注我们这一代人的担当,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激荡起催人奋进的力量。

  “烈士英名与日月同辉”。在石壕红军烈士陵园内,83块题词石碑激扬精神的力量。长眠于此的5名红军烈士没有留下名字,但他们的精神被一代代人记取、传承,这正是跨越时空的最好致敬。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26日 05 版)

(编辑:彭凤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