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曙光之城”绽放时代光彩
来源:新华网 贵州日报 李娟 胡桅可 发布日期:2019-08-0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一根挑起过红军长征重担的‘翘扁担’,它使红军一进入黎平就看到了黎明。”这句话说的是位于黎平县城翘街上的黎平会议旧址,当地百姓这样形象地比喻红军长征在黎平的故事。

  黎平位于湘、桂、黔交界处,又被称为“曙光之城”。1934年,红军长征来到黎平,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黎平会议,给长征中的红军带来了胜利的曙光。

  近日,记者走进这片红色土地,黎平会议会址、红军广场旧址、少寨红军桥……黎平的红色印记不胜枚举。

  2009年,与黎平会议会址相隔一条街的黎平会议纪念馆落成。纪念馆讲解员周倩告诉记者,随着红色旅游的发展,游客数量一年比一年多,目前参观人数年均在60万人次左右。“去年8月,纪念馆进行了重新装修,完善后的纪念馆能更加直观、清楚地让游客了解当地的红色文化。”

  近年来,黎平县对红色旅游景点、景区进行从点到面的有序打造,让这片红土地迸发出新光彩。

  走进翘街,街道两旁商铺林立,一派文风昌盛、商业繁华的景象。距离黎平会议会址50米左右,有一间名叫“九如堂”的百年中医药铺,见证了翘街的历史和发展。“这些年,前来红色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陆陆续续增加的商铺让翘街越来越繁荣。”药铺店主谢廷跃介绍,目前翘街有近百家商铺,且大部分都是由本地人开办。

  中午时分,在一家米粉店铺里,一对年轻夫妻正忙着为游客端上一碗香喷喷的米粉。夫妻二人告诉记者,红色旅游不仅为他们的小店增添了生意,更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活力,让生活更有奔头,更有希望。

  这片红土地上的新变化、新发展,不止在翘街。距离黎平县城15分钟车程的高屯街道,近年来依托少寨红军桥等红色旅游资源,不仅为当地百姓带来可观收入,也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在环境清幽、依山傍水的少寨村红军桥旁,一家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餐厅——红军桥民居接待点格外引人注目。走进店内,红军背包、红军水壶、红军斗笠等红色文化元素随处可见。老板黄琼告诉记者,开这个餐厅主要是因为当年红军走过这座木桥,这也是黎平一个重要的红色文化景点。作为黎平人,想以经营餐厅的方式传播当地的红色文化。

  2018年,红军桥民居接待点被评为黔东南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作为黎平人,我很骄傲生在这片红色土地上。”黄琼坦言,现在接待点年收入在50万元左右,不仅方便了前来旅游的游客,而且也提高了全家的生活水平。由于客流量越来越多,去年还修建了新楼房,扩大了经营规模。

  在黎平,像翘街年轻夫妻、少寨村黄琼这样的创业故事还有很多,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让这座“曙光之城”更加光彩夺目。

  “近年来,黎平借助于黎平会议会址、红军桥等‘红地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黎平县高屯街道高屯社区党支部书记吴玉宏介绍,下一步,社区将围绕乡村振兴,打造更多集吃住游玩于一体的特色农庄,让游客“吃在农家、住在农家”,让乡村变景区、民居变客栈、农民变老板,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一处处红色景点成为革命传统教育课堂,一段段红色记忆被越来越多人熟知……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红色基因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城乡新貌便是黎平人“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生动写照。2015年,面对农村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严峻形势,黎平迎难而上。2019年,黎平已实现12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8万户4.02万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出列村和已脱贫人口全面巩固……如今,这片红土地上的人们正奋力赶超,为更加幸福的新生活而努力奋斗。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