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畴精神”“老山精神”引领文山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访中共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委书记童志云
来源: 本报记者 常晓虹 张国欣 发布日期:2019-09-1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童志云(左二)到示范社区调研民族文化传承工作。 农成摄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石漠化地区、贫困地区、原战区”为一体的民族自治州。自2013年率先提出争创“全国边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州”以来,文山州以“西畴精神”“老山精神”为引领,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就文山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历程、思路、特点、经验等问题,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共文山州委书记童志云。

  记者:2015年,文山州提出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如今创建工作已经形成了“全员参与、全心投入、全民共享、全面进步”的良好格局。请介绍一下文山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历程。

  童志云: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文山州365万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58%,汉、壮、苗、瑶、彝、仡佬等民族在这块土地上守望相助、和谐共处,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的民族历史。同时,文山州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438公里,边境地区居住着汉、壮、苗、瑶等各族群众。文山州委、州人民政府从维护边疆和谐稳定的高度,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贯穿全部工作的主线抓牢、抓细、抓实。

  早在2009年底,我们就在平远地区和老山片区开展了跨区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围绕“民族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繁荣、民族教育振兴、民族干部培养、民族法治建设、民族关系和谐”六大工程,开展“手拉手·兄弟情,心连心·鱼水情,肩并肩·爱国情”等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创造提炼出“用民族教育促进民族人才培养、用民族干部促进民族政策宣传、用民族语言促进民族感情沟通、用民族节日促进民族关系密切、用民族干部促进民族矛盾化解、用民族内力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六用六促进”工作法,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云南经验”中的“文山特点”。

  2013年,文山州率先提出争创“全国边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州”。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要求“云南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之后,州委根据省委的部署,在认真总结平远地区和老山片区创建活动的基础上,提出把文山州建设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明确以创建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乡镇(街道)、进社区、进村寨、进学校、进军营、进寺观教堂、进景区的“九进九创”为主要载体,着力推进创建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落实。同时,将创建示范州列为州人民代表大会的议案,以法定的形式高位推动创建工作落实。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全州各行业、各领域都对创建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记者:自提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以来,文山州委、州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请介绍一下文山州创建工作的主要思路。

  童志云:在示范州创建工作中,我们紧扣特殊的州情实际,结合区位、资源和民族特色优势,提出用家国情怀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奋斗实干诠释同心共筑中国梦,用交往交流交融诠释中华民族一家亲,用精准扶贫诠释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注重打牢坚实基础、注入鲜明特色。主要表现为“突出一条主线、弘扬两个精神、强化三个保障、创新四个特色”。

  突出一条主线: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目标,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起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弘扬两个精神:创造性提出“弘扬西畴精神和老山精神,推动民族团结、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示范州创建主题,以创建工作“九进九创”为载体,带领和激励全州各族人民不忘初心齐心协力建设好家乡,牢记使命全心全意守护好边疆,形成了全员参与、全心投入、全国示范、全民共享、全面进步的创建工作格局,为全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汇聚了力量。

  强化三个保障: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州、县(市)、乡(镇)分别成立了由党委主要领导为组长、政府主要领导为常务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着力把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机结合,坚持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紧抓实。二是强化经费保障。州、县(市)两级将创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优先安排创建工作经费,保障示范州创建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强化考核保障。坚持把示范州创建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履职述职的重要内容,把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提拔任用、绩效档次评定的重要依据。全州上下形成了党委牵头、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层层落实、督查推进的示范州创建工作格局。

  创新四个特色:注重选树典型,打造独具文山特色的创建品牌,谋划建设了文山百色共创跨省沿边连县民族团结进步联盟、文山三七民族医药产业创建联盟、“西畴精神”“老山精神”引领示范创建、文山民族学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等四项创建特色品牌,形成了以老山片区为代表的和谐边境创建、以西畴为代表的石漠化治理创建、以三七等产业为代表的增收创建、以贫困县(市)和贫困村为主战场的脱贫攻坚创建等具有标杆性、引领性的示范典型,全州呈现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

  记者:您提到以“西畴精神”“老山精神”引领创建工作。您认为,“西畴精神”“老山精神”在新时代有何重大意义?

  童志云:文山州是新中国成立后经历战争时间最长的地区,这里承载着共和国不能忘却的历史。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文山各族同胞前赴后继,与参战将士共同铸就了“艰苦奋战、无私奉献”的老山精神,演绎了一个个民族团结的英雄传奇。在文山州麻栗坡烈士陵园,960名为民族尊严和祖国领土完整献出宝贵生命的人民英雄长眠于此,他们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各族儿女,也有生于斯长于斯的各族支前参战民兵。守土固边不分你我、抗击侵略不分民族。在新时代,传承和发扬“老山精神”,能让文山各族儿女更深切地体会到家国情怀,更真切地领悟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促进各族同胞精神相依、心手相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文山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3.1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石漠化或潜在石漠化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在与石漠抗争的艰难岁月中,文山各族儿女干出了“敢叫石漠变绿洲”的惊天壮举,创造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西畴精神”的本质是艰苦奋斗、勤劳实干,要义是不等不靠不懈怠,核心是苦干实干创新干,是新时代奋斗精神、实干精神、创新精神和只争朝夕精神的具体体现。重读、重解、重用“西畴精神”,对于激励全州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以奋斗姿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开启新时代文山跨越发展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西畴精神”和“老山精神”是文山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深植于文山大地,滋养着文山人民,成为全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思想根基和活水之源,促进全州上下形成了“同守边关一家亲,共筑边疆一条心”“自觉守好边疆,为祖国安宁昌盛作出贡献”的强大共识。这是文山对民族团结工作的深刻认识,也是边疆各族儿女对祖国母亲的拳拳之心。

  记者:请您具体谈谈文山州是如何以“西畴精神”和“老山精神”引领示范州创建工作的?

  童志云:主要在三个层面:学习引领、宣传引领和实践引领。

  第一,突出学习引领。深化学习教育。我们将“西畴精神”“老山精神”融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活动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引领文山各族人民心向党、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融入教育培训。把“西畴精神”“老山精神”融入到州、县(市)、乡(镇、街道)党校和老山干部学院教育培训中,让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汲取精神营养和力量,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建立教育基地。分别在西畴县和麻栗坡县建立“西畴精神”“老山精神”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基地,激发各族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激励边疆各族群众扎根边境、艰苦奋斗、建设家乡、戍边卫边的理想信念。

  第二,突出宣传引领。开展宣讲活动。广泛开展“西畴精神”“老山精神”走基层宣讲活动,大力推进“西畴精神”“老山精神”的“九进九创”,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五个认同”,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上来。营造宣传氛围。在各级主流媒体上开设专刊、专版、专栏、专题,加大宣传“西畴精神”“老山精神”在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及时发布各级各部门以“西畴精神”“老山精神”引领创建工作的最新动态和先进经验。实施文艺宣传。在全州范围内广泛开展“弘扬‘西畴精神’‘老山精神’,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短视频、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以“文艺搭台、理论唱戏”的方式,把文山州开展创建工作的特色亮点生动地展现出来。

  第三,突出实践引领。在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中,以宣传弘扬“西畴精神”“老山精神”为引领,突出“扎根边疆、心向中央”边疆党建的文山特色,引领边疆各族干部群众树牢爱党爱国意识,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传承精神基因。把传承和弘扬“西畴精神”的苦干基因和“老山精神”的红色基因融入各级各部门和各行各业的工作之中,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理、综治维稳等各项重点工作,助推民族团结、社会进步。选树先进典型。认真总结提炼全州各级各部门用“西畴精神”“老山精神”引领创建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打造特点鲜明、拿得出、叫得响的创建典型和可供复制的创建经验。建立制度保障。将“西畴精神”“老山精神”引领创建工作作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评选表彰的一个重要条件。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重要论述,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全面深入持久开展创建工作,打响“西畴精神”“老山精神”品牌,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为决胜全面小康营造团结和谐环境、凝聚磅礴力量。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