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学术书写社会发展的五彩华章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日期:2019-09-2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回顾新中国7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在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首次提出“双百”方针,并明确社会科学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支持下,哲学社会科学界积极参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撬动了思想僵化的坚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逐步形成了关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较为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和指导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发表系列重要讲话,作出系列重要部署,为新时代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发思想先声,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用学术书写了社会发展的五彩华章。

  顶层设计日臻完善。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等不同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时代价值、指导思想、领导力量、体系构建等进行了总体分析和科学布局。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明确了任务书、路线图。

  重大成果持续涌现。研究阐释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学界热门,马工程深入开展重大现实问题、重大理论问题、重大实践经验总结等“三个重大”课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非洲研究院等重要机构纷纷成立,“马藏工程”初战告捷,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不断推进。

  人民立场导向鲜明。围绕乡村振兴、社会建设、文化发展、生态保护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走出象牙塔,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利用学科和专业优势,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想,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丰富经验,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形成自主性、独创性理论成果。

  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世界哲学大会等高层次国际性学术会议在中国召开。中国学者走出国门,诸多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方案和主张深度影响国际学术界和海外决策圈,“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清晰呈现在世人面前。

(编辑:彭凤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