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钱可以做什么?也许很多人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国网博尔塔拉供电公司的维吾尔族员工艾沙江·尼扎木丁发起成立的“一元钱”爱心公益团队,让人们看到了爱心涓滴成海的力量。
艾沙江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面印着“向雷锋同志学习”字样的镜子,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学习雷锋同志多做好事也成为艾沙江的追求。
2005年从新疆大学毕业后,艾沙江到国网博尔塔拉供电公司工作,成为一名基层检修工。当年9月,他领到人生中第一笔工资619元。取出工资,他立刻回到母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民族中学,向老师提出了捐资助学的想法。“当时有23名学生需要资助,但我只能资助两名。”艾沙江不无遗憾地说。
回到公司后,艾沙江反复思索,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及时得到资助。“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一群人的力量是无限的。”艾沙江决定动员身边的亲朋好友和同事一起努力,“每人每月捐赠1元,一年就有许多钱,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和宣传,2006年3月4日,艾沙江回到母校,把收到的1224元善款捐赠给了3名贫困学生。自此,每人每月最低捐款1元,帮助各民族困难学生的“一元钱”爱心公益活动诞生了。
努尔爱拉曾是博乐市第七中学的一名学生。2007年5月,得知努尔爱拉因家庭经济困难要放弃高考,艾沙江立即资助她500元,并鼓励她:“如果你能考上大学,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我来给你想办法。”同年9月,努尔爱拉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央民族大学录取。在努尔爱拉上大学期间,艾沙江坚持每月资助她300元生活费。2012年,努尔爱拉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她把第一份收入2000元捐给了“一元钱”爱心公益团队,并成为其中一员。至今,她一直坚持每月都给“一元钱”爱心公益团队的爱心账户捐款200元。
据介绍,“一元钱”爱心公益团队已帮助特困学生47名,受助学生全部走进大学校园,部分已经参加工作。让艾沙江欣慰的是,有许多像努尔艾拉这样曾被资助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又反哺爱心团队,把爱的火种不断传递下去。
在艾沙江的带动下,越来越多人参与到爱心活动中。截至2019年6月1日,“一元钱”爱心公益团队已有200多位成员,共收到捐款108万余元,帮助各民族学生、重病患者、孤寡老人等达1800人次。
“在自治州党委的关心和公司党委的指导下,‘一元钱’爱心公益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各族群众深切感受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艾沙江说。
(编辑:李华)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