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日记:脚踩泥土,心生感悟
来源: 发布日期:2020-02-2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2020年2月18日 星期二 晴

  告别了连日来的阴雨,甚至大雪,武汉的天气终于放晴了。路边树枝上三三两两金黄色的柚子,散发着春的气息。

  在武汉的每一天,都好像在与时间赛跑,与命运抗争,好像已经忘记自己是来支援武汉的,全然融入其中。

  今天是调整班次的第一天,工作时间也由每班次4小时调整为6小时。我踏着晨曦走进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洗手消毒,穿上防护服,一遍遍地检查是否完全防护。根据同事的建议,防护服不牢固的地方还要用胶布再次固定。从头到手到脚,一步步确认,一点点加固,严丝合缝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穿好防护服,戴好护目镜,调整面屏,一天的征程正式开始。

  救护车穿梭在院区里,时间在患者不停地上车、下车之间溜走。从9时到11时,我们接送了25名患者,脚套已经磨损破旧,汗水也将衣服紧紧裹在身上。这时,随行的支医小刘告诉我,B8区有个插管的患者要转运,我立刻调好呼吸机参数,检查管路,检查心电监护,以备不时之需。接着,我推着平车和小刘一起赶往B8区。

  疫情期间,医院的内部通道大部分关闭,临时搭建的木制路面又高又险。为了不让患者摔下来,我们一直特别小心。10分钟后,我们赶到B8区,患者的呼吸机已经接好。我们小心翼翼地将患者抬上平车,开始转运之旅。

  空间有限,我和患者的主管医生不断看着心电监护。在最艰难的临时木制陡坡上,我们使出全身力气保持平车稳定,总算平安走向平路。他们都不会使用平车,所有的重担就落在我的身上。将患者推上救护车,我感觉汗水已经模糊了双眼。一刻没有停歇,我们又返回救护车,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行驶了3分钟,我又开始重复之前的步骤,将接到的患者平安转入ICU。此刻,我的腿已经不听使唤了。

  时间已经过了12时。B7区还有一名危重患者在等着我们。所幸这名患者没有插管,我们只是带着心电监护,一路顺利地将他转运到监护室。

  在病区之间转运患者,往往需要很强的急救水平,不是简单地转运。尤其转运插管患者,每一个步骤都生死攸关。我们要做的不仅要做好自身防护,还要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

  14时,我们已经转运了29 名患者。同济医院的支医小刘已经筋疲力尽,我们三人全都饥肠辘辘。因为穿脱防护服要花费很长时间,每班次的时间将近7个小时,我们已经坚持了5个小时。还有6名危重患者需要急转,我和支医小刘推着平车来来回回穿梭在B区和C区之间,将一个个危重患者用尽力气转运至监护室。

  时间已经到了15时,准备下班。我已经累得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疲惫。

  做完手部消毒,开始按部就班慢慢地脱掉面屏、护目镜,脱掉防护服。因为接触确诊患者太多,我要特别小心,一遍遍地消毒。当我脱掉口罩,脸上已经被勒得全是红印,手上也全是勒痕。此刻,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突然笑了。是的,人生就该这样,脚踩泥土,心生感悟。  (作者:白焕强  上海省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