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农村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有关情况。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司长苏国霞表示,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来防止“虚假脱贫”、“数字脱贫”。(3月10日 澎湃新闻网 )
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虽然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但要攻克最后堡垒,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仍然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当下,还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更不能松懈麻痹,甚至弄虚作假。
在前段时间,记者在多地开展脱贫攻坚调研,与群众算起“收入帐”时,发现一头猪竟有4种不同算法。甚至,在同一个县内,同时存在几种不同算法。部分地区在扶贫工作中存在的标准模糊、核算时“数字至上”等问题引起社会热议。很显然,这种紧盯数字做文章,重数字而不重实绩、重算法而不重群众感受的脱贫方式,就是所谓的“数字脱贫”,表面看是工作方式的问题,实则还是虚假脱贫的问题。
“数字脱贫”决不只是工作方式有问题,更是思想问题、作风问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错位政绩观在脱贫攻坚中的表现,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的暴露。为了完成任务,不顾人民群众的感受,在中央三令五申之下,仍然与群众耍心眼,与上级玩数字游戏,让贫困群众被脱贫、假脱贫,这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也侵害了群众利益,更拖了脱贫攻坚的“后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不脱贫,关键看人民。帮助困难群众脱贫奔康,是初心使命,是政治任务,来不得半点投机,也注不得半点水分。数据再漂亮、报表再精致,没有成绩支撑、没有群众认可,这样的脱贫攻坚有何成色?这样的精准扶贫真能脱贫?这样的脱贫奔康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脱贫攻坚,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要的是真实,要的是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可,虽然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脱贫攻坚的进度,但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不会变,对于广大扶贫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要做到战疫战贫两不误,不仅要在疫情防控上狠下功夫,更要力戒“数字脱贫”等问题发生。
坚决防止“数字脱贫”问题发生,严惩脱贫攻坚中的弄虚作假行为,是脱贫攻坚取得最后胜利的基本要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带领贫困群众脱贫奔康,就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举到头顶,始终把纪律挺在胸前,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攻坚拔寨,以脱贫实效为依据,以群众认可为标准,在“实”字上做文章,在人民群众满意上费功夫,用更具含金量的脱贫成绩,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编辑:程艳)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