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给绿色发展带来启示
来源:经济日报 郑古蕊 梁启东 发布日期:2020-03-1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体国人的心,也让人们对以往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反思。当前人类面临哪些生态威胁?人类在未来不可知的生态危机中如何赢得主动?
  从生态学角度看,新冠肺炎等传染病发生原因可追溯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自然界敬畏精神的缺失。在地球这一完整的生态体系中,每种生物物种都有着自己特定的生态位置和生存法则,且不容侵犯。以往,部分人在追求自身利益和满足个人欲望的行为中,缺少对自然界的敬畏精神,不断挑战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给人类带来了不可预估的生存和发展危机。
  二是生态失衡的影响。人类对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尤其是对野生动物的捕杀、对栖息地的侵犯,打破了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平衡关系,是造成新型传染病毒暴发的重要根源之一。
  三是气候变暖加大了病毒传播风险。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日益严峻,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的迁徙条件、栖息场所造成了直接冲击,气候变化还能间接造成许多传染病的传播。
  四是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也能造成传染病扩散和暴发。比如,水环境受到污染而引发的水源性传染病,主要是地方病、介水传染病等。生物多样性减少也可能引起传染病的传播和暴发。
  因此,新冠肺炎疫情给推动绿色发展带来重要启示。为战胜病毒,并在未来可能发生的生态危机中赢得主动,就要转变发展思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首先,要推广绿色生产方式。积极倡导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可持续发展产业模式。加快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实现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加快传统服务业向生态服务业转型,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产业素质。加快传统工业向生态工业转型,构建高效、清洁、低碳的绿色制造体系,开发、引进和推广各类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其次,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要革除生活方式陋习,建立绿色生活质量观,强调生活目标多样性和精神生活的高度充实。归根结底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同时,要树立绿色消费方式。树立绿色增长、共建共享的理念,提倡生活简约适度,在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情况下提升生活质量,反对过度消费,倡导绿色、适度消费。
  此外,还要提高生态道德素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绿色发展、生态道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的期盼。此次疫情凸显了加强公民生态道德素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提高公民的生态道德素养,需要法治、舆论、教育等多方面力量综合发力。只有全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素养、践行美德,才能形成自觉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道德风尚,为发展构筑起“绿色谱系”,为转型积累下“绿色动力”。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