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给扶贫产业复工复产再“加把火”
来源:新华网 翟 濯 发布日期:2020-03-2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在推进扶贫产业复工复产进程中,一些地方存在开局“慢热”问题。个别带贫产业项目和扶贫车间仍没有开工,种植、养殖企业在物资供应、生产销售方面受到较大制约。伴随扶贫产业生产减少、用工减少、利润下滑,部分在企务工的贫困群众增收也受到一定影响。

  对此,一些基层干部表示,目前扶贫产业上的企业规模小、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差,受疫情影响,企业订单数量下降,资金链供应紧张,在自身难保的前提下,带贫效益自然有所降低,导致一些闲置在家的贫困劳动力无岗可返。同时,地方政府对扶贫产业还缺少具体的能落地的扶持政策,在用工单位和贫困劳动力对接工作上也存在一定的滞后。

  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保持本地扶贫产业存量不减、增量提升,是不少地方,尤其是已脱贫摘帽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目前多省份已下调应急响应级别,这为进一步打通人流堵点、恢复生产秩序提供了条件。各地必须抓紧行动起来,避免“等靠要”思维,让各类帮扶工作尽快进入状态,给扶贫产业复工复产再“加把火”。要根据疫情发展变化,提高决策的前瞻性、计划性,对目前产业扶贫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早研究谋划。

  一方面,对不能外出又没有产业增收项目的家庭,要及时排查监测,通过发放临时性的生活救助,兜住其基本生活底线。现阶段,不少脱贫户收入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占据了大头,产业扶贫是帮助他们实现稳脱贫的重要途径。

  另一方面,要优先支持停产的带贫企业复工生产,同时给予相关费用减免等政策支持,积极组织贫困劳动力就业复工。目前,许多地方已通过增设公益性岗位、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电商等途径,解决贫困户增收、企业滞销等难题,希望更多地方也能克服各类障碍,在政策帮扶上跟上步伐。

  疫情是一次考验,但考验之中不乏机遇存在。本次疫情造成了大量贫困群众留守,客观上为返乡创业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各地要审时度势,在危机中寻求本地发展的升级转型。通过结合本地实际给予政策支持,帮助更多返乡能人在当地发展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