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玉树期待更多惊喜
来源:光明日报 莫 洁 发布日期:2020-04-1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10年前的4月14日,一场大地震将一座高原小城瞬间吞没。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山河移位,满目疮痍。20多万人受灾,2698名同胞罹难,更多人的生命轨迹因此改变。

  10年间,坚韧不拔的玉树人在废墟上重建家园,14亿同胞齐助力,一同擦去记忆中的黑色。如今,藏语中意为“遗址”的玉树涅槃重生,唐蕃古道的悠扬、三江源头的澎湃叠加新城的现代气息,在时光中写下的是“生生不息”。

  10年,弹指一挥间,但时间在这些地方留下它的痕迹。在海拔3700米的德卓滩,寸草不生的沙石地上排排藏柳茁壮成长;太阳能路灯、温室蔬菜大棚渐渐出现在更多的村庄;民族服饰加工让绣娘的荷包鼓起来;“玉树牦牛”带领牧民走上致富路。10年过去,皱纹悄悄爬上震后镇守帐篷卫生院的七姐妹的眼角,当初的孤儿才文拉毛成长为一名大学生,当年的高一学生公保多杰回到母校接过了老师手中的接力棒。

  所有这些温情和希望,均生发于一个这样的新玉树。10年里,玉树一市五县成功“摘帽”,绝对贫困“清零”目标如期达成;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增加近一半;社会保障网更扎实,已实现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初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短板大幅度补齐,幼儿园入学率提升近20倍……城乡面貌、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建设,那些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均出现历史性跨越。

  站在当代山上向更远处眺望,10年里,更多的变化在广袤的土地上发生。国家应急救援管理体制发生巨变,地震救援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中国社会救助力量不断成熟并与政府形成默契互助格局,志愿服务精神亮度日显,防灾教育得到更有力的落地……灾难过后,反思和改进从未停止,因为我们深知,唯有如此才能产生下一次灾难的“抗体”,才能更好回答人们提出的“如果下一次”这样的问题。

  从生命救援到灾后重建再到跨越发展,光阴和人们的期待没有被辜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在这里被印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在这里被诠释,风雨同舟的惊人爆发力在这里被释放,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在这里被展现。重生的新玉树,告慰灾难中逝去的生命;崛起的新奇迹,催生生者不懈前行的信念。

  2010—2020,惨烈的地震在高原净土上划开的伤口已经缓缓愈合。上一个10年见证了废墟上的“造城”奇迹,下一个10年,时间将见证我们同时期重建的精神家园为这片土地带来更多的惊喜和震撼。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