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桌子,几条板凳,镇上干部、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坐成一圈,促膝交谈,屋里不时传出欢声笑语。
3月26日晚,在秦岭深处的陕西镇安县西口回族镇青树村八组胡吉贤家中,一场别开生面的“板凳会”开始了。村干部就当前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与村民面对面交流,一对一进行答复。
“青树村稻田养鱼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村民养鱼星星点点没有形成规模,养鱼户的经济效益没有真正发挥出来。”胡吉贤率先发言。在他看来,鱼苗品种不好,加之村民缺乏系统的养鱼技术培训,只凭经验养鱼,所以经济效益差。“这些年,村里有相当一部分鱼塘荒芜了,实在可惜。”说着,他重重地叹了气。
老党员幸维智接过话茬:“我们村养鱼只满足一家一户、小打小闹,不仅成不了气候,还会严重挫伤大家养鱼的积极性。”
思索片刻,青树村党支部书记石宏星答复:“咱们村下坪湾稻田那里,湿地面积大,开挖出来可以连片养鱼。咱们村组干部和党员带头养鱼,组织一些能人示范养鱼,引领群众致富,也就是先搞个稻田养鱼试点示范,你们看行不行?”“这个办法好得很!”石宏星的话音刚落,会场立即响起一阵阵掌声。
会议越开越热闹,从开挖鱼塘、购买鱼苗到技术培训等,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积极发表意见和建议。大家沉浸在未来发展的憧憬中,“板凳会”一直开到了晚上10点20分,一些村民还不愿离开……
像这样的“板凳会”,如今在西口回族镇已经常态化,并且开出了新景象。“板凳会”的话题,包括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矛盾纠纷调解、道路修建、环境治理、扫黑除恶、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村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往往是“群众来提问,干部来解答”。“板凳会”让干部俯下身子,近距离接触群众,焐热了“冷板凳”,体现了干部的良好作风,赢得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认可。
“‘板凳会’接地气,既把惠民政策送到村民家门口,将村情民意收集在一起,又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西口回族镇党委书记杨俊说,“‘板凳会’是一个传送正能量的好平台。我们要用好‘板凳会’,就得开动脑筋,想出好办法,把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提上去,为镇村各项工作汇聚强大的动力。”
据统计,自去年初以来,西口回族镇“以共商项目建设、共谋产业发展、共议村情事务”为主题的“板凳会”已召开1130多次,参与群众1.1万多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5大类1210条,已回复、解决1170条。
编后语:
干部群众围坐下来,零距离接触交心。开好“板凳会”,架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做到了知民意、理民情、顺民心。
别开生面的“板凳会”,面对面地宣传政策,开展工作,现场了解村民的所想、所盼、所疑,尽力帮他们解难题,不断增加政策执行的透明度。这种交流沟通方式,打破了台上台下的隔阂,打通了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集群智、聚众力、谋发展。这种工作模式看似简单,解决的问题却真不少。
社会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西口回族镇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做法,值得点赞。
(编辑:李华)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