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频“翻车” 越火越要守底线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袁汝婷 席敏 发布日期:2020-04-1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当下,直播带货已成为电商行业最受热捧的潮流。“OMG!买它!”成为网民耳熟能详的口号,一些带货主播也纷纷登上热搜。

  疫情期间,直播带货让人们可以宅家购物,也能缓解一些地区商品滞销的压力,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于是,一大批名人、网红当起主播,不少产品成为“秒空”爆款而脱销。

  然而,近期直播带货却频频“翻车”:一些污点艺人、争议人物成为主播;被吊销生产许可的企业大肆售卖产品;“三无”变质产品摇身变成“网红爆款”;刷单、买粉成了业内潜规则;同类产品广告“天下一大抄”;一键下单容易,退货维权很难……当下流行的直播带货,似乎变成了“看上去很美”。

  “带货”沦为“带祸”,背后是网络直播电商野蛮生长埋下的重重隐患。加快规范直播带货行业发展,厘清人员、内容、平台等各方责任和义务,是当务之急。

  规范直播带货,首要是规范主播。入行须有底线,不能唯流量论,尤其要警惕一些人将污点行为、不良声誉转化为吸引眼球、博得关注的“资源”。要对网络主播建立行之有效的信用信誉评定、奖惩机制,树立正确导向。

  规范直播带货,重点是规范商品。对直播售卖的产品要有严格的准入制度,避免“线下卖不出的线上卖”,通过加强日常监管、飞行检查、消费者投诉受理等,杜绝有安全隐患、假冒伪劣、质量不达标的商品进入直播清单。

  规范直播带货,关键是规范行为。要戳破“看上去很美”的营销泡沫,就要对数据造假和流量造假严查严打;对“最”字频现的夸大营销广告严格取缔;对“只管卖钱不管售后”的行为严惩不贷,支持消费者维权,倒逼行业净化。

  规范直播带货,平台须扛起责任。各大直播平台在享有“带货”红利的同时,更有责任、有义务严格审核、监管交易合法性,严审线上商家资质。只有厘清责任义务,才能让“诚信规范经营”不仅是一句口号。

  有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的总规模达到4338亿元,预计今年我国在线直播用户规模将超过5.2亿人,市场规模将突破9000亿元。

  越是红火的产业,越要警惕被流量反噬,对直播带货行业而言尤是如此。有门槛、有底线、有规矩,才能行得正道、走得长远。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