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种新的希望
来源:新华网 沈洋 王中庆 发布日期:2020-04-2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谷雨前后,正是秧苗栽插最佳时节。在江西,已落实早稻种植意向面积超过1800万亩,比去年增加150万亩;在湖南,今年计划种植早稻1830万亩,比去年增加188万亩;安徽省要求,合肥、马鞍山、芜湖、宣城、池州、安庆等双季稻主产区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早稻播种面积250万亩左右……春耕备耕时节,各地有序推进粮食生产,确保在这场疫情“大考”中,实现主副食品供应无忧。

  手中有粮心不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粮食安全问题近期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出警示,疫情的扩散致使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中断,可能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一个国家,如果人们面临“吃饭难”的问题,其他很多行业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副食品安全。我们只有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才能为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争取主动、增加底气。

  确保粮食安全要藏粮于“地”。经过多年努力,我们用只占世界9%的可耕地面积养活世界近20%的人口。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喜人的“连年丰”,让人们不用再为吃饱饭问题发愁,这是一份来自不易的成果。但并不能因此就忽略了我国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耕地紧张等现状。如果稍加放松,致使耕地面积大幅减少,就很难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因此,要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破,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更要在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上下功夫,让粮食安全在田间地头得以“安放”。

  确保粮食安全要藏粮于“技”。数据显示,我国粮食生产已连续五年保持在13000亿斤以上,2019年粮食产量达到13277亿斤。目前我国粮食库存水平远高于国际安全线,特别是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的库存量,足够全国人吃一年。从地瘠“望天收”到丰产“吨粮田”,从古老的“汗滴禾下土”到如今的“无接触式春耕”,这背后是我国不断将藏粮于“技”纳入粮食生产的建设成果。面对疫情影响,一些地方劳动力短缺、供应链断裂,对此,各地各部门要通过政策激励和层层压实责任,在稳定播种面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单产水平,就要给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打通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最后一公里”的距离,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注入更多科技新动能。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粮食安全,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在这个非同寻常的紧要关头,我们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不误农时,不负春光,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种新的希望。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