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一个极贫乡镇的产业变迁
来源:新华网 向定杰、肖艳 发布日期:2020-05-1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贵州省长顺县代化镇,一个地处贵州麻山腹地的乡镇,石漠化严重。

  几年前,记者曾数次路过这里,当时一条狭窄的街道,一遇赶集,就堵得水泄不通。如今回访,集镇修了外环路,面积扩大了一倍,容貌焕然一新。

  “以前镇政府对面就是脏乱差的农贸市场,所以每次领导来考察,都没什么好印象。”代化镇党委书记金平说起2016年刚到任的感受。

  就在同一年,代化镇被确定为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由贵阳市对口帮扶。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图文互动)(1)贵州一个极贫乡镇的产业变迁

村民在贵州省长顺县代化镇喂绿壳蛋鸡(4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肖艳 摄

  “省里单列了极贫乡镇脱贫攻坚子基金,我们分配到了10.581亿元。”金平说,这种超常规举措,让代化发展迎来了历史性机遇。

  从2017年开始,精心编制的一系列项目陆续实施。其中,产业选择花的功夫最多。“石多土少,地表水少,群众吃水都难,产业用水更没保障。”金平道明了原因。

  外在环境再难,也要咬牙克服。金平清晰地记得,2017年2月16日,那是打榜蔬菜基地动工建设的日子。“真是难得找到这么一块平整的土地!”

  眼下,走进这个360多亩的蔬菜基地,放眼望去,40个大棚整齐排列,棚内不时有群众在翻耕土地、移栽菜苗。

  “都是市场要什么,就种什么。”基地负责人陈虎说,最近他们刚把80亩番茄苗种下,现在还要种180亩丝瓜,每天都有80多人务工,工作8小时,每人可领工资80元以上。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图文互动)(2)贵州一个极贫乡镇的产业变迁

村民在贵州省长顺县代化镇打榜蔬菜基地劳作(4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肖艳 摄

  而作为管理者,陈虎除了每月七八千元收入,年底还有分红。很难想象,今年31岁的他也是一名易地扶贫搬迁户。

  2018年,陈虎一家从斗篷村搬到了集镇所在地。“年轻人在哪儿都可以,只要有工作。”之前在外闯荡十多年的陈虎似乎不留恋故土。在外见多识广的他,看着眼前半自动的蔬菜大棚说,里面喷灌的水是从8公里外的水库引来的。

  “起初水库建设推进慢,后来我们也是一点一点解决困难。”金平说,水库的建成,既解决了饮水问题,也让多余的一些山泉水可以被利用起来,进行水产养殖。

  在代化发展产业,比完善硬件配套设施更难的是改变群众思想。金平说,2016年以来,大大小小近200个项目落地,他们尽量让每个项目都有群众参与,逐步打开群众畏难观望的心结。

  在贫困发生率曾超过70%的斗省村,记者见到了打细组村民韦玉清。再过几个月,他养殖的440多头猪就可以出栏了。2018年,长期外出务工的韦玉清和人合伙干起了养猪家庭农场。

  “我们只交了15万元押金,以后会退。”韦玉清说,基建、猪崽、饲料、销售等一切,都是龙头公司负责。到结算时,公司扣去成本,给10户贫困户每家一年分红五千元后,剩下都是他们得。

  “现在我们养殖的生猪、种植的蔬菜远销省内外。”金平说,今年全镇还要力争发展十万头生猪、十万羽绿壳蛋鸡以及一百万斤蔬菜、一百万斤鱼,真正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分红。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