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18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群众92万人,几乎占搬迁总人口的一半。
梵瑞社区是贵州省江口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化集中安置社区,占地面积210亩,有居民1.03万人。其中,土家、侗、苗等14个少数民族人口6499人,占社区总人口的63.06%。
为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在江口县民宗局的帮助下,社区劳动力家庭实现了一人以上稳定就业和“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目标,解决了各民族群众跨区域搬迁就业和融入难问题。
陈勇是江口县闵孝镇人,16岁外出务工,7年间,他从浙江台州一家眼镜厂的普通学徒干到了公司总经理,管理着700多名员工,年薪达40万元。
今年春节回到家乡后,陈勇没有返回浙江,县里劝他留下,解决移民搬迁户的就业问题。
陈勇留下了,今年2月在县里成立了“可可眼镜公司”。公司4月开工生产,共有工人84名,其中梵瑞社区留守妇女占90%。陈勇说:“我们计划再招工100名。”
“以前都在偏远山区,每家每户离得远。搬进梵瑞社区后,邻居们的关系越来越近了。”吴琴说。
吴琴是梵瑞社区众多留守妇女中的一员,也是梵瑞社区的“好儿媳”。她的丈夫常年在温州务工,家里上有78岁的婆婆,下有两个年幼的孩子,39岁的她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但孩子要上学,婆婆身体不好,吴琴一直没办法出去找工作。
通过参加江口县民宗局举办的“双培”活动,吴琴不仅学会了国家通用语言,还掌握了谋生技能。今年2月,她成了可可眼镜公司的员工。
“下楼就能上班,从公司去孩子的学校只需坐一趟公交车。早上8点上班,完全有时间接送孩子。”吴琴满意地说。社区拥有农贸市场、老年人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卫生室等服务场所,只要下楼就能买到蔬菜瓜果和生活用品。
而在2017年9月前,吴琴还住在偏远山区的木房里,到县城要步行一小时。生活物资需要在5天赶一次集的集市上买,每次赶集只有来回两趟车,错过了就得再等5天。
2018年以来,江口县民宗局在梵瑞社区先后开展了52场民族文化活动、普法教育、文明教育、感恩教育等宣传,拉近了邻里之间的关系,参加活动的居民超过2万人次。
江口县民宗局还开设了少数民族服务平台,建立了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的社区管理机构,完善了信访接待、便民服务等工作制度,组建工作队走访慰问,切实帮助搬迁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
“我们对少数民族家庭成员、就业创业情况、子女入学、医保低保养老等现状及需求进行了调查统计,规范建立信息档案。针对他们的特殊困难和合理诉求,积极给予帮助。”江口县民宗局副局长梅宗江说。
据介绍,江口县民宗局先后在梵瑞社区开展易地扶贫搬迁技能培训22期,参训人数达1085人次,已帮助700余人就业。梵瑞社区通过引进扶贫就业车间、制鞋厂、眼镜厂等就业平台,已实现户均一人以上稳定就业,就业人数达3292人;组织12次现场招聘活动,转移就业人员2242人。
搬迁群众“搬”进了新天地,开始了新生活。
(编辑:李华)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