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成果新提升 凝心聚力再奋发——新疆伊犁州高标准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来源: 伊犁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办供稿 发布日期:2020-12-0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多民族聚居的幸福家园,有哈萨克、汉、维吾尔、回、锡伯等47 个民族,州直总人口293多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5%。近年来,伊犁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双创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新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与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建设、中国向西开放桥头堡建设相结合,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呈现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进步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2015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州”“全国第二批幸福家庭示范地州”等光荣称号。

  坚持高位推动,构建广泛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

  高起点谋划。伊犁州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成立以州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州级10人、县(市)5人的标准,配强州、县两级创建机构,设立州级创建专项工作经费,确保创建工作领导有力、组织有力、推进有力。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大学习、大研讨活动,举办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专题培训班,对各县市、各部门领导和业务骨干进行培训。

  高标准推进。制定《伊犁州“十三五”时期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实施意见》《关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暨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的实施方案》等,对标国家民委创建考核验收指标,制定更严格、更具体、更具当地特色的指标体系,量化职责,压实责任,确保创有方向、建有目标、干有分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统战民宗牵头抓总、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

  高要求落实。全面落实“四套班子”领导包联县市、厅级领导包联乡镇、县级领导包联村(社区),指导基层抓好创建工作。分部门、分领域组织开展互观互学互检活动,在比学赶超中不断提升工作成效。定期召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总结经验、推进工作、解决问题、增强合力。

  坚持文化引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坚持入脑入心。伊犁州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主题党日学习内容,纳入州委党校和社会主义学院培训内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内容,常态化开展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增进“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营造浓厚氛围。全州近2600块LED显示屏、2000多辆出租车车载LED屏每天滚动播出民族团结宣传内容,高速公路沿线、飞机场等场所设置巨幅户外广告牌,公共场所广泛张贴宣传海报,高频率、多渠道宣传报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举办“弘扬民族团结精神,争做民族团结模范”宣讲报告会,开展“情满伊犁·爱传万家——讲述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感人故事”大赛等活动。

  促进文化交融。注重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举办“阿肯阿依特斯大会”“那达慕”“西迁节”等活动,开展“文化润疆·旅游兴疆”群众文化展演系列活动,成功申报国家级、自治区级非遗项目27个,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坚持示范带动,夯实共创共建的社会基础

  实施“细胞工程”。以基层党建星级化“民族团结星”创建为抓手,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好邻里”“民族团结进庭院、巾帼靓丽示范行”“民族团结小卫士”等评选活动,评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示范楼(栋)、示范科室,夯实创建基础,使民族团结进步理念深植于各个社会细胞、体现在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实践中。

  扩大创建覆盖面。深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等,构建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创建格局。

  注重典型引领。截至目前,伊犁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9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3个、自治区示范区(示范单位)14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8个、模范个人39名,自治区模范集体62个、模范个人132名。通过树典型和重推广等方式,各级各类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形成“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的良好局面。

  坚持融情聚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州直6.74万名党员干部与9.26万户各族群众结对认亲,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形成了你来我往、融情相处的大好局面。2016年以来,开展各类联谊活动19.3万场次,办实事好事238.9万余件。深化与对口支援省份江苏的交流,江苏省多个乡镇(街道)、村(社区)分别与伊犁州111个乡镇(团场)、145个村(社区、连队)结对共建,开展“江苏·伊犁共建美好家庭”“以旅为桥、苏伊交融一家亲”“江苏行”考察学习活动等,深化两地民族团结情谊。

  创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环境。把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有计划、分批次构建多样化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打造互嵌式示范小区327个、示范村(队)115个、示范巷道3858个、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示范点580个。各级各类学校各族学生混合编班、混合住宿、混合编队、混合组团,学习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活动在一起、成长在一起。

  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面抓好农牧业生产,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旅游经济、口岸经济,构建具有伊犁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少数民族经济项目行动规划落实落地,旅游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进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为重点的惠民工程。今年以来,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3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9.8万人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实现全覆盖。常态化实施全民免费健康体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率达到100%,医联体建设覆盖率达到100%。

(编辑:闫若之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