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脱贫户的新生活
来源:青海日报 王菲菲 发布日期:2021-02-0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王俊林在鸡舍给蛋鸡喂食。记者 王菲菲 摄

  1月23日上午,时隔三年,当我们再一次踏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中村的脱贫户王俊林家中,每一处角落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脱贫摘帽后的新生活和新变化。

  五十年前,王俊林一家随着村子从西宁市湟中县迁到了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中村,但日子却没他们想象的越来越好。由于王俊林和大女儿都患有身体残疾,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生活重担都压在了妻子赵芬芳和儿子王生云身上,一家人主要靠种植小麦和儿子打零工收入为生,全家月收入不到2500元。

  2016年,王俊林一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回想起曾经,刚换届退下来的原村党支部书记牛进宝说:“村里和帮扶单位考虑到王俊林的特殊情况,我们制定了因户施策的扶贫方式,建议王俊林一家发展轻体力又快收入的蛋鸡养殖产业。”

  紧接着,帮扶单位出资19000元,为王俊林盖起了50平方米的鸡舍,架起了两组鸡笼,购置了4个月的鸡饲料,并将120只成年蛋鸡拉到了王俊林的鸡舍。没过多久,王俊林的妻子赵芬芳也有了一份生态管护员的工作,每个月都有3000元的稳定收入。此外,王俊林还享受到了金融扶贫贷款贴息项目分红和利息、红利、储蓄性保险净收益8908元,政策性生活补贴8916元,社会保障支出1600元。

  

  兰存姐正在清理猪圈。记者 王菲菲 摄

  一系列的政策帮扶,让王俊林一家感受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生活。如今,王俊林家的鸡舍被他照顾的越来越好,收益也越来越多。他说:“第一年我们养鸡赚了四千多元,那时候家里人都开心坏了,以前一年都没这么多收入,从那以后,我就明白这是一条越走越好的致富路,所以我每年都在增加蛋鸡的数量,今年鸡舍里有四百多只鸡,每天可以下一百多个鸡蛋,一年赚了三万多元呢!”

  中午刚过了饭点,另一户脱贫户兰存姐正和小儿子在家里大扫除。宽敞明亮的房子里,各种家电家具一应俱全,屋里被打扫得一尘不染。老书记牛进宝说:“兰存姐的丈夫过世得比较早,留下了三个孩子都靠她一个人抚养,2016年,她家被列为精准扶贫户,家里的新房也是那时候通过国家危房改造、帮扶单位和她娘家的亲戚一起帮着盖起来的,这日子才慢慢好起来的。”

  兰存姐有一双很秀气的眼睛,如今透过这双眼,曾经的沧桑和悲凉已经消失不见,反而多了一丝幸福藏在了眼底。最让她感到自豪的就是她的三个孩子,她说:“老大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西安,老二今年刚出嫁,老三也考上了大学,我自己还有一份护林员的工作,再也不用为了孩子的一顿饭和上学而发愁了。”

  喜事一件接着一件,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兰存姐还在自家的院子里盖起了一个猪棚,养起了猪,连着3年都是帮扶单位提供的猪崽。“2017年,帮扶单位给我家提供了6头猪崽和3吨猪饲料,那年卖了四千多元,今年我家养的10头猪也刚刚卖完,赚了将近两万元,再加上护林员一年3.8万元的收入,现在家里的日子已经是吃喝不愁奔小康了!”说起现在的生活,兰存姐脸上挂满了笑容。

  脱贫户的新生活让老书记牛进宝打心底里感到开心,虽然已经退休,但是他心里总是放不下这个村子和村里的村民,依旧为了村子的发展而不停地奔波。如今,村里的31户脱贫户都过上了“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新生活,为了村子的长远发展,巩固脱贫成果,中村党支部加快实施富民产业,持续改善发展条件。今年,中村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除了因地制宜扶持村民发展种植养殖业外,为了解决村里的就业问题,中村党支部申请并落实了加油站和加气站的产业经济项目,能解决村里20余人的就业问题,预计2021年底收入可达到100万元以内。

(编辑:彭凤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