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位于西宁市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院内,一双双眼睛肃穆、庄重地仰视着代表红军战士的雕像,一只只拳头高举在耳畔,一句句铿锵有力的庄严宣誓回荡在革命烈士挥洒热血的高原大地上。
当天上午,西宁市总工会、西宁市第十二中学等多家单位不约而同地来到西路军纪念馆,回顾历史,缅怀先烈。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四方面军总部及所属的第三十军、九军、五军等21800多名忠勇将士,奉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在甘肃靖远地区西渡黄河,他们先是去执行旨在打通国际路线解决战略依托的宁夏战役计划。嗣后, 随战局变化奉中央军委命令于11月上旬改称西路军,奔赴河西……”进入馆内,伴随着讲解员的讲述,西路军的历史逐渐展现在大家面前。
看着一份份带有斑驳印记的文件,看着展柜内一件件带着弹痕、遗留有当年战场硝烟的武器,看着一个个记录着当年作战情形的感人事迹,大家或沉思,或注目。每一次驻足,所有人都会细细端详每一幅照片,每一个文字,从中去感悟那段艰苦岁月,那份永葆红心的革命精神。
“在纪念馆内,我们又一次重温了西路军战士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英勇事迹,深入体会了西路军战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浴血奋战、撼人心扉的斗争精神,是又一次深刻的教育和灵魂洗礼。”西宁市总工会办公室主任韦岩说,市总工会组织职工来参观西路军纪念馆,就是为了踏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学党史,感悟使命担当。这对全体工会党员干部汲取奋进力量、不断铸牢信仰信念具有深刻意义。
在纪念馆二楼,西宁市第十二中学的孩子们在九军军长孙玉清慷慨赴难的实景再现雕像前,静静聆听着孙玉清军长的英勇事迹。“孙玉清军长坚持革命信仰的英雄气概,和面对敌人迫害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值得我们敬仰,也值得我们学习。”西宁市第十二中学七年级十班学生韩嘉轩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参观西路军纪念馆,让他对于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直观的感受。作为新时代的学子,他们没有经历过枪林弹雨,却可以继承先辈们的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
不仅要让党员群众们走进纪念馆,还要将党史教育送到群众的家门口。当日同一时间,西路军纪念馆讲解员樊琳来到了湟中区上新庄镇七家庄村,站在7块移动展板前开始为七家庄的村民们讲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的战斗史。虽然缺少在纪念馆里图文并茂的生动展示,但是樊琳声情并茂的讲解依然吸引着在场的乡亲们。
藏族村民龙占英早早就穿上了民族服饰,等候在村里的小广场。她说:“得知今天西路军纪念馆与西宁市福彩中心在我们村联合开展送党史进乡村的活动后,我今天早早就等在这里,通过学习这段历史感受红色精神。”村民卢占贵第一次聆听西路军的革命故事,他感慨道:“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站在一旁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严启明感慨道:“送党史下乡为我们开展学习党史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活动村民们对西路军的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年我们计划组织我村党员,前往西路军纪念馆参观,从身边的红色教育资源中,感悟党的百年奋进史!”
简短的讲解过后,樊琳退到乡亲们的身后,专注地注视着认真观看展板的群众说:“送党史下乡活动虽然讲解比较精简、展示内容也十分有限,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更多的群众知晓西路军的历史、了解西路军的事迹,吸引他们走进西路军纪念馆,感悟西路军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
“目前我们馆每天大概接待400人左右。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们馆也推出了党史进社区、党史下乡等宣传活动,并且今年特别推出百位英烈英雄事迹,让党史学习更生动、更具体。”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副馆长陈革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纪念馆将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要求,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为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提供精神支撑,以优异的成绩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编辑:李华)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