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地标】在八七会议会址聆听历史回声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3-2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这一天,汉口天气异常炎热。

    鄱阳街139号,一栋黄色的三层俄式建筑,二楼一个房间的窗户却始终紧闭。

    1927年8月7日,是一个被镌刻于中国共产党党史的重要日子。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3个月后的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也公开举起了“分共”的屠刀,大革命全面失败。大革命中心——赤都武汉一夜间风声鹤唳,神州大地笼罩在一片血腥和恐怖之中。

    在这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中国革命该往何处去,成为中国共产党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共中央决定召开一次紧急会议,明确前进方向。

    原定于7月28日召开的会议,由于当时白色恐怖严重,交通不便,会议代表难以到齐。最终,瞿秋白、李维汉、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等21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中央级别的紧急会议。

    “由于当时时局紧张、交通不便,会议代表有的装扮成农民,有的装扮成商人,由交通员分批秘密带入会场。”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宣教部讲解员李岚指着阳台的窗户说,尽管当时的天气非常炎热,可是为了会议的安全,这里的门窗全都是紧闭的。中午代表们吃着干粮、喝着白开水,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开了一整天的会。

    会议由瞿秋白、李维汉主持。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讨论党的工作任务,确立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毛泽东在发言中提出那句著名论断“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光影透过通往天井的门缝,投射在陈旧的木地板上,画出一道通往光明的直线。

    在革命前途似乎已十分黯淡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他们在至暗时刻瞥见希望,擦干身上的血迹,继续战斗。

    八七会议后,中国共产党人按照会议确定的方针,在黑暗中高举起革命的旗帜,先后领导了秋收起义、黄麻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神州大地到处燃起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一大批共产党人,经过创建发展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逐步找到了一条推动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和胜利的道路。

    风卷云涌,沧桑巨变。

    如今这栋百年历史的红色史迹,以原址原貌呈现,陈列的百余件文物、照片、珍贵的历史资料诉说着那段风云突变、力挽狂澜的革命历史。

    (据新华社电)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