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民族地区是我国的生态屏障区,林地、草地、水资源、物种资源在全国占有很大比重。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直接关系着国家生态安全、环境质量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能否实现,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局。生态保护补偿以经济手段弥补相关主体因生态环境保护所承担的利益损失,调整环境利益及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实现生态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这对于加快推进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和完善民族地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是实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落实生态补偿措施。各级政府要明确责任清单,保证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同时落实责任追究以及监督机制,明确责任主体。要充分发挥政府对生态保护补偿的主导作用,完善政策措施,使补偿措施多样化灵活化,确保其落到实处。各相关部门要加强联系,相互协调,齐心协力,成为民族地区生态保护补偿工作的中坚力量。生态保护补偿标准要因地制宜,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补偿标准也应多样化,总体上应坚持受益者补偿、保护者获得补偿原则,形成二者的良性互动。例如,甘肃省以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为契机,先后出台有关保护区内矿业权分类退出、水电站关停退出整治、旅游设施项目差别化整治和补偿等一系列方案,着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促进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齐步走”,从源头上解决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建立生态补偿市场,把生态补偿纳入市场调节范围。“十四五”规划要求,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水系源头地区、自然保护地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受益地区和保护地区、流域上下游通过资金补偿、产业扶持等多种形式开展横向生态补偿。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为促进民族地区生态保护补偿工作顺利开展,可以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积极探索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市场化的交易方式,积极搭建资源交易平台,引导鼓励通过自愿协商实现合理的生态补偿,让资源交易平台成为实现生态价值与生态补偿有效对接的桥梁。因此,要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做到公平合理,积极稳妥地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事业。要采取多元的、横向的、市场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方式,建立健全对于饮用水保护区和江河、湖泊、水库上游地区的水环境生态保护以及跨界河流污染治理补偿机制。例如,四川省与云南省、贵州省签订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决定三省每年共同出资2亿元设立赤水河流域水环境横向补偿资金,协力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织牢流域生态安全网络。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完善生态保护补偿融资机制。一是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生态保护地区建立符合绿色企业和项目融资特点的绿色信贷服务体系,支持生态保护项目发展。银行可根据保护区域和开发性质,及时提供短、中、长期相结合的贷款、低息或免息贷款。二是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市场化相关的绿色保险制度。保险机构可根据森林开发、生态旅游等,开发重大灾害险、巨灾保险、农产品食品安全险、农产品价格险等。通过绿色保险制度促进生态市场主体积极主动利用生态资源进行市场开发,降低开发风险。三是积极探索针对流域生态补偿特点的新型PPP模式,支持绿色产业项目发展。从全流域视角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布局发展,建立由政府发起的流域生态产业基金,以此引导企业、各类金融机构、非盈利组织以及公众投入的社会资本参与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及生态产业发展,形成流域生态产业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四是构建生态项目信用评价体系。可由相关部门牵头研究并确定生态信用评级标准和方法,由评级公司对企业和项目进行生态信用评级。五是加强绿色产品认证,推广绿色采购。完善民族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工作方案,有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绿色产品的采购,助推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强化法治保障,建立民族地区生态保护补偿长效机制。要加强生态保护补偿法律法规与条例的落实,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对象、方式、标准以及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民族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推进。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编辑:闫若之)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