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追溯过往,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参与西藏发展和建设是有历史延续性的。当我们把时间聚焦到西藏和平解放时期,把空间视角从西藏扩展到中国这片广阔大地时会发现,我国各民族齐聚在五星红旗下,形成了不分东西南北、男女老幼,团结一心为西藏和平解放贡献力量的大好局面,彰显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中央人民政府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政策赢得了全国人民特别是藏族同胞的拥护,许多爱国人士自愿为和平解放西藏奔走效力,有的还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和平解放西藏时,正值朝鲜战争爆发,加上交通不便,导致解放军的物资比较匮乏。在这样的情况下,藏族人民表达渴望解放心愿的方式,便是积极帮助子弟兵。作为西藏和平解放的重要一环,对昌都军事行动的成功,离不开沿途各族人民的参与。刘少奇同志曾说过,昌都战役相当于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高度赞扬了康藏地区藏族人民的支援,认为昌都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牦牛驮出来的。1950年3月,为了保障对前线部队的补给,修建甘孜机场的施工队伍陆续抵达工地。在2万多人的队伍中,有5000多名以工代赈的藏族同胞,占到了四分之一。
据18军指战员回忆,过金沙江时,藏族群众组成的担架队“主动过来一趟趟地搀扶脱险;走到驻地又忙拿出行军路上捡来的干木柴,帮助生火做饭;掏出自己珍藏的麝香为被驮夹压伤了背的骡马医治创伤,还分头去老乡家宣传我军的政策,稳定人心,劝他们以卖柴草和其他东西来援助我军等等”。“在玉树西南的巴塘草原上,由穿着民族服装的一百二十名藏、回族人民组成的担架队,和部队一样每天步行百十里,迂回千里到昌都以西,在枪林弹雨中和高寒缺氧的条件下,抢救我们的伤病员”。石渠县的藏族群众,在1950年9月中旬就集中了支援人民解放军的牦牛6000头、皮口袋200个、藏毯400床。从1950年到1952年先后出动牦牛近5万头次,驮运了大量的物资。德格县的藏族群众支援解放军800头牦牛、7万余斤马料和10多万斤干柴。德格县藏族妇女曲美巴珍带领妇女运输队,完成运输任务100多次。她对此有感人的回忆:“我赶着我的驮牛和马,脚穿解放军奖给我的新胶鞋,前进在从德格兵站到岗拖兵站的支前线上。为了每次能多运一点物资,我自己的背上还要多背几十斤东西。时间一长,我的肩膀磨破了,又红又肿,常常痛得彻夜不眠。有时因缺吃少喝,饿得头昏眼花,四肢无力。但我总是咬紧牙忍着痛,没有停止过前进,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拼命也要把物资运到前方去。’我家里的老阿妈也行动起来了,她虽年老不能赶驮帮,但在家里却成天给我搓毛线、补破麻袋,积极地支持我支前。”
据粗略统计,解放军在金沙江东岸的邓柯县停留3个多月,该县约有5000名藏族同胞从远地运来柴草达40万斤,支援解放军。该县的一个林药供应站在20天中,就向解放军供应柴草马料51万斤。部队曾一度缺粮,全县藏族同胞卖给解放军牛羊334头、粮食87000余斤,使解放军渡过了困难时期。
支前工作的顺利展开,离不开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帮助。在康定各界各族人民欢迎解放军的大会上,康定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德格玉隆地区大头人夏克刀登说:“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使西藏人民回到祖国大家庭中来,是我们康定各族各界人民的愿望。”“担负这一光荣任务的18军的同志们,你们走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你们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援什么!”除了夏克刀登以外,德格土司降央白姆、康藏富商邦达多吉等藏族上层人士也积极组织牦牛运输队。在昌都战役开始之前,已经出现了10万多头牦牛运输队支前的盛况,甘孜地方政府和夏克刀登等人为部队购粮超过30万斤。
18军路过甘孜期间,沿途百姓为了表示对解放军的心意,组织起来为指战员清洗、缝补衣被,给部队送土豆、萝卜、青菜等,同时组织青年与部队联欢,表演文艺节目,跳锅庄、弦子。这对人民子弟兵是极大的鼓舞。
云南各族人民同样对西藏和平解放事业予以巨大支持。据资料记载,在大理,云南省人民政府组成以陈赓为主任的援藏委员会,大理也建立了各级援藏机构,实行分段包干运输。14军专门组建了3个辎重团负责运输。滇西地区共组织骡马2.1万匹参加运输,运到贡山、德钦的粮物达32.8万余斤。14军组织的辎重二团,在大理喜洲接受各师调来的人员和骡马,计有干部、战士1800名,骡马2220匹。在团长刘得志、政委杨静生、副团长冯虎山带领下,往返行程3000公里,运粮80多万斤,创造了在雪山深谷地区长途运粮的业绩。1950年9月2日,大理专区支援进军西藏委员会成立,地委书记侯良辅兼任主任。大理专区先后动员民工241350人、骡马1265匹、马车20辆、汽车2辆,完成了所分配的运粮和抢修滇藏公路的任务。全区动员了近2万名各民族民工,修建了滇藏公路及支线463公里。仅剑川县,在1950年11月至1951年3月,为支援解放军进军西藏,组成援藏运粮部队,先后出动白族民工2716人,由巨甸起运,分别向维西方向的鲁甸、太平塘、白塔、阿瓦4个粮站运粮200余万斤。为把粮食按时运往指定的粮站,白族人民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为解放西藏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如此前所未有、大力度的支持,没有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深刻认同是难以想象的。
据18军老战士杨一真回忆,当时进到工布江达以西的部队,总共只有八千多人。这就是说,前方有一个人,就需要有八个人在后方支援。这样计算,还不包括内地人民和藏族同胞必不可少的支援。不难看出,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援,特别是藏族人民的热情支持,进军西藏的伟大历史任务是很难完成的。
西藏和平解放是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的结果,是党的民族政策正确指引的结果。西藏和平解放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参与,从专家学者到普通民众,从雪域高原到东海之滨,从内蒙古草原到天山南北,人们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加入到西藏和平解放的事业中来,无论身体力行,还是间接参与,在和平解放西藏的各条战线上都有全国各族人民的身影。西藏和平解放是全国各族人民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光辉的一页。西藏和平解放凝聚了全国人民的心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体现。
(编辑:闫若之)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