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和平解放70年经济发展主要经验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扎洛 发布日期:2021-05-2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西藏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因地制宜成立了许多特色专业合作社。图为扎囊县吉汝乡扎西林村成立合作社,制作藏装中的邦典。

  70年前的西藏,经济凋敝、社会封闭、发展停滞;70年后的西藏,经济繁荣昌盛、社会生机勃勃、各项事业加快发展,尤其是2019年底西藏宣布消除绝对贫困,堪称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这些成就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西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结果。梳理总结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的经济发展成就,以下经验特别值得关注: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回顾西藏7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党中央始终关心西藏发展。针对西藏发展基础薄弱、自我发展能力差的实际,中央调动各方力量、各种资源共同建设西藏。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西藏克服各方面困难,基本实现了与全国同步发展,一些民生领域的改善走在全国前列,比如免除农业税、农牧民免费医疗、教育“三包”、实施“安居工程”等。可以说,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西藏7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坚持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道路。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终严格遵守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等各项制度,坚定地贯彻落实国家对西藏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中的发展定位和使命任务。与此同时,西藏不断深化区情认识,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问题导向,科学谋划发展重点、发展方式,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之路。

  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实施全国支援西藏的政策。西藏经济发展的历史起点低,自然条件差,制约因素多,依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实现与全国同步发展。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党中央始终将援助西藏建设作为加快西藏经济发展、缩小与全国差距的重要手段,充分彰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1980年至2020年,中央先后召开了7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集中力量帮助西藏加快经济发展。特别是1994年召开的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对口援藏的战略部署,形成了中央关心、全国支援的支持西藏发展格局。实践证明,援藏政策不仅有力地推动了西藏经济发展,拓展了西藏与内地经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加强了西藏各族人民与内地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始终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西藏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西藏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18军进藏时即确定了医疗救助先行政策。西藏民主改革之初,为了解决广大翻身农奴缺乏生产工具的问题,中央从内地调拨农具30.69万件,解了燃眉之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了保障农牧民生活,中央在西藏实行低物价政策,多次降低茶叶、粮食、日用百货、生活用工业品及生产工具等近3000种商品的价格,确保广大农牧民基本的生产生活之需。改革开放以后,改善民生工作全面落实,西藏在全国率先实行免费医疗制度,1993年开始实施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1985年起,西藏实施对接受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农牧民子女包吃、包住、包基本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其后享受“三包”政策的学生范围逐步扩展。2012年起,西藏在全国率先实现15年免费教育。为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西藏持续实施安居工程。2001年,西藏自治区针对贫困户住房改善、大骨节病区搬迁、牧民定居和边境地区的2.5万户15万人实施住房改善行动。2006年至2013年,西藏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投资278亿元,完成了46.03万户230万人的住房改善。2013年至2017年,西藏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21.8万套(户),农牧区危房改造14.7万户。通过实施安居工程,整体改善了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近年来,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西藏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62.8万户贫困户摆脱贫困,民生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总之,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经济发展始终紧紧围绕改善民生这个核心目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党的治藏方略得到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将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核心内容之一,也是70年来党的治藏方略中最有特色和最为宝贵的经验。

  (作者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

(编辑:闫若之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