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
“每年参加全国两会,我都会把边疆人民的心声和期盼带到北京,也看到了党中央对拉祜族等少数民族的亲切关怀。”全国政协委员、云南普洱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何春感慨地说,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第15个年头了,“3届的全国政协委员履职经历,将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在何春看来,政协搭建了老百姓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她深感责任重大。“我要时刻保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不忘初心、履职为民。”她说。
何春的家乡在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981年,16岁的她考入云南民族学院(今云南民族大学)。大学毕业后,她回到思茅地区(今普洱市)工作。2008年3月,她第一次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赴京参政议政。
15年来,何春见证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澜沧景迈机场通航、拉祜族聚居区告别绝对贫困、中老铁路实现通车……尤其是在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普洱市6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6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通车,云南各族人民欢欣鼓舞!火车开进来,是滇西南各族百姓多年的期盼和梦想。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何春说。去外地出差时,她经常到昆明转乘高铁,乐享便捷、舒适的旅途体验,“随着高铁站和机场加强接驳融合,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让各族群众的出行更便捷了”。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被誉为“新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团结第一碑”。在去年全国两会上,何春建议将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相关内容纳入中小学统编教材,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宣传,巩固民族团结成果。
2021年12月,国家民委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举行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70周年纪念大会。此前不久,何春收到一份来自教育部的提案答复,这让她十分欣慰和自豪——
“编写组认为‘民族团结誓词碑’作为滇西南26个民族团结爱党的历史见证,对于推进地方民族团结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经研究,拟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以图片形式呈现‘民族团结誓词碑’,或在相关教师教学用书中介绍有关内容。”
今年全国两会,何春又带来了3个提案,其中就包括进一步用好“民族团结誓词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内容。
作为政协委员,何春一直为人民的利益“鼓与呼”。她曾建议加快推进哀牢山无量山国家公园规划建设,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有关景迈山申遗的提案,她连续提交了11年,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终于被国务院批准为2022年中国唯一推荐申遗项目。
“政协委员要参政议政,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成为人民政协制度合格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何春说。
(编辑: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