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年味在进入小年之后愈加浓郁。
在中原小镇——河南省沁阳市山王庄镇,辛劳一年的人们穿戴整洁,到镇上赶集置办年货。喜庆的对联、窗花、红灯笼,寓意福气满满的大“福”字,各式的鞭炮和烟花,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临近春节,小镇集市好不热闹。
农历腊月二十六,是当地过年前的最后一个赶集日。按照传统习俗,孩子们过年要穿新衣服。这天上午,乡村教师郭菲带着两个孩子,和公婆一起到镇上赶集,“年货准备得差不多了,今天再给孩子买套衣服”。
拥挤的人群中,不时有学生主动向郭菲打招呼——“郭老师好”“郭老师新年好”。郭菲或点头微笑答“好”,或提醒购买鞭炮的学生“放炮要注意安全”等。
“看到学生就放心不下,总想嘱咐两句,这也许是当老师的职业病。”她说。
立志成为教师的郭菲,2011年6月本科毕业后,当年9月便成功入围特岗教师,被安排至沁阳市第三中学任教。
怎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在郭菲看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好老师带给学生的绝不仅仅是好分数,更是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成长力量,是好品质、好习惯、好能力。
“其实我想成为老师,更多是受父辈的影响,我的爷爷、父亲做了一辈子教师。”郭菲说,那种“桃李满天下”的幸福感,是一种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满足。
老师的责任心有多大,教学的舞台就有多大。成为老师后,郭菲一心扑在教学上,她尊重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力争教好每一个学生。
工作十多年来,她从起初上台就紧张、不敢直视学生,一步步成长为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先后获得沁阳市“优秀教师”“最具成长力青年教师”等荣誉。如今,她还经常为学校新入职的教师开展培训,交流课堂教学经验和做法。
这些年在不同的学校轮岗,郭菲目睹了学校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操场硬化到厕所改造,从整个校园师生共用一两台电脑到教师人手一台电脑,从传统的黑板粉笔到现在的白板教学多媒体应用……国家对乡村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更加坚定了她扎根乡村、教书育人的信念。
去年受疫情影响,教学改在线上进行,郭菲总有些担心学习效果,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再过几天就要开学了,我要抓紧时间备课,打算利用课下给一部分学生补课,巩固上学期的知识。”她说。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