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莫高精神”,电影《敦煌女儿》走进上海交大
来源:新华网 史依灵 通讯员高璐、仲新宇 发布日期:2023-04-1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从繁华旖旎的都市走向黄沙漫天的大漠,她用爱和生命奔赴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文化苦旅。因为樊锦诗,上海与敦煌再度结缘。日前,电影《敦煌女儿》走进上海交通大学,第四期“敦煌文化守望者”志愿者特派计划同步启动。

  诠释“莫高精神”,《敦煌女儿》走进校园

  电影《敦煌女儿》以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为原型,真实还原了樊锦诗在敦煌进行考古、学术研究和文物保护事业的五十多年的风雨历程,讲述了以樊锦诗为代表的一代代敦煌人“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影片通过实景画面展现了莫高窟的沧桑历史与美丽传奇,斩获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

  主创团队与交大师生分享电影、学校与敦煌的情缘。新华网 发(受访者供图)

  主创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部电影通过创新的方式将沪剧与电影结合起来,详细讲述了樊锦诗将青春献给大漠,为文化保护事业奋斗终身的伟大志向,“希望通过电影向交大学子传达对“‘择一行爱一行’的责任感和‘祖国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的使命感,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投身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去。”

  “《敦煌女儿》是以樊锦诗院长为主题的影片,樊院长是上海人,因为她,上海与甘肃,交大与敦煌结下了不解之缘。过去几年,交大与敦煌开展了一系列战略合作。电影《敦煌女儿》主创团队走进上海交大,第四期‘敦煌守望者’启动仪式举行,希望活动能够吸引到更多上海交大青年前来感受敦煌、研究敦煌、守望敦煌。”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说。

  续写敦煌情缘,“敦煌文化守望者”再出发

  据介绍,“敦煌文化守望者”是一项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以文化保护与传播为目标的知识赋能型文化公益行动。该项目由上海交通大学、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发展基金联合发起,自2017年启动,每年从全球范围内招募10名志愿者,在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进行为期40天的体验式培训与上岗,旨在通过专业化培训实现莫高窟需求与文化志愿者能力的精准匹配,进而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与创新。

  细数历届“守望者”中,有不少上海交大人的身影,他们将知识特长与敦煌文化相结合,以创新的方式讲解洞窟壁画艺术,以不同的视角呈现了不为熟知的故事与传奇,以实际行动践行“莫高精神”。

  

  第四期“敦煌文化守望者”志愿者特派计划启动。新华网 发(受访者供图)

  今年,第四期“敦煌文化守望者”将依托社会实践团,邀请敦煌学专家担任指导教师,于暑期期间前往敦煌莫高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该计划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理论授课、实地教学、展馆参观、体验式培训等形式,探寻敦煌千年历史;强化课程学习、讲解培训、测验考核等环节,开展敦煌文化志愿讲解服务;结合实践团成员的专业特长,运用多媒体视频、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实现敦煌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同时还将发挥上海交大专业师资力量,打造炙手可热的国潮IP符号,加强文化产品的实践与创新。

  早在首批志愿者出征之时,樊锦诗曾说,“希望志愿者能够在了解敦煌的基础上,向外多播撒种子,把敦煌文化带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如今,守望者们将怀着同样的初心,再次出发,将青春融入敦煌的历史文化之中,向世界传播东方文化之美。

(新华网)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宗教周刊:zjnews_mzb@163.com

(编辑:吴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