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上的那片“海”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杨蕾 发布日期:2023-04-2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已近“五一”,位于天山北麓的红旗农场还在春寒料峭中。泛着白色的盐碱地一路向远方蔓延,直到视线尽头。

  白花花的盐色是八羌的特色,不管你从哪个角度望去,入眼的均是高低不同的白。

  一阵风拂来,带来炊烟的味道,也送来机械在泥土中起落的声音:轰隆隆!

  这是挖掘机的破土之音。

  出了小区转个弯,便可看见四五台挖掘机在河道边紧张忙碌着,挖泥土填沟壑,货车排着长队等待运输泥土,远近望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红旗农场这几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快,不仅成立了牛羊合作社、林下绿壳蛋鸡养殖基地,还延伸到水稻试培植、海产品试养殖等多个领域。

  当初要修建海产养殖基地的消息一传开,红旗农场的职工群众简直炸开了锅,大家用不可置信的目光重新审视脚下的这块土地,脑子里冒出大大的问号:盐碱地上养海鲜,是钱多还是人傻?

  在盐碱地里养海鲜,这是常人不敢想的,不说投资成本高,仅是盐碱水的改造、海产品能不能在这里繁衍生息都是问题。

  无怪乎职工群众对盐碱地养海鲜持怀疑态度,红旗农场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就没有看见过贫瘠的盐碱地能养出鱼和螃蟹的,何况还是以合作社的方式投资建设并进行推广。这个想法实在是太疯狂了。

  但当这具有“战略性”的方案提上日程的时候,红旗农场当家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视野宏阔,敢于创新,大胆地把荒漠变成致富之地,以旧貌换新颜,将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画卷呈现在众人面前。

  如今,现代化的养殖基地已经建成。红旗农场落地企业在盐碱地上建起智能生态海产养殖基地,成功将盐碱水变成人工海水,技术员在电脑上控制水温和水位,自动化喂养瞬间开启。红旗农场有了“海”,虽然不大,海产品的种类也不算丰富,但还是吸引了很多人到“海”边走走,我也不例外。

  茶余饭后,骑着有些破旧的自行车来到“海”边,沿着沙路慢悠悠地摇晃在霞光中,看海产品基地荡漾在阳光下,一圈一圈地分出多个水塘,塘里的水产品种不同,罗非鱼、南美对虾、青蟹等,运气好的话,可以看到它们在霞光中跳跃嬉闹。

  这里原是一片荒地,据说多年前也是鱼塘,只是因为养不出鱼而被废弃。在它还是荒地的时候我也来过,四周是盐碱地,毗邻的是几块小麦地,远近泛着雪一样的白。

  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红旗农场这几年的步子迈得很大。它不再像以前那样只靠种植棉花、小麦、高粱等,带动老百姓走单一化致富之路,而是发展多元化经济,追求生产利益最大化。在瞄准“海洋”养殖业的同时,农场也出炉了各种配套设施和销售方案,在大胆地创新、小心地求证中,摸索一条适合红旗农场发展的路子。

  天地革而四时成,又或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这道理在何时何地都实用,于何人何事都一通百通。记得刚到红旗农场的时候,到哪里都靠两条腿走路,痛定思痛之后,我开始找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来学。学自行车对于人到中年的我来说,是一种考验,在自行车上找不到平衡感,更别提稳定性和技巧了,因而摔了几跤,家人都劝我放弃,我咬咬牙坚持了下来。现在,骑自行车已是我的主要出行方式和最好的运动方式。我从到红旗农场那天起,就见证着它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发展的立足点正是自力更生基础上的创新。

  想起兵团人最爱说的话——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我的心中不禁涌动起一股激情。闭上双眼,感受鱼儿在阳光下无拘无束游弋,听风声在田野间呼啸来去,大地的心跳蓬勃有力。

  春天如此美妙,红旗农场日新月异的新乐章已经奏响。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