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的故乡情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范诚 发布日期:2023-07-2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月是故乡明(中国画)黄永玉

  黄永玉先生潇洒地走了,但带不走的是他浓浓的故乡情。

  黄永玉1924年7月出生于湖南常德,小时随父母回到湘西凤凰古城。他在凤凰生活到12岁,便到外面求学、闯荡。在故乡生活的这段时间,正是他的金色童年。故乡的一切事物,给他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长大后,虽然长期在外奔波,但故乡总在魂牵梦绕中。到了晚年,思乡之情越炽,每年都要回故乡几趟,住上一段时间。用他的话说,每到创作源泉近乎枯竭的时候,就回到故乡,吸取丰富的营养,便激情迸发,立即有了灵感。

  黄老经常回乡,以前常住“古椿书屋”,那是黄老一家的祖居,坐落在北门内文星街的文庙旁。老房子上曾长期留有黄老4岁时涂鸦的画作和字迹:“我们一家人,人人有事做。”1958年,因为县里扩建中学,他家迁到了白羊岭。这房子里,还住着他的五弟黄永前一家,因人丁兴旺,显得有点拥挤了。

  黄老曾说:“在家乡,总还得有个窝!”

  上世纪80年代,黄老返乡时,购下回龙阁一块狭窄的空地。他请来“天下第一大石桥”——凤凰乌巢河大桥的设计者田云跃,为他设计修建了一个画室,名“夺翠楼”,并写下《回龙阁夺翠楼记》。该楼依山傍水,三面开窗,飞檐翘角,古朴典雅,与周边吊脚楼群融为一体,成为凤凰一景。黄老计划在这里作画、写小说,端午节邀朋友到楼上看龙舟。他甚至想从楼上放下六七丈长的线,去钓楼下深潭里面的大鱼。于是,黄老每次返乡,携老友故交于楼上品茶作画,谈天说地。楼上时常高朋满座,茶香飘逸,笑语喧天……

  此画室虽好,但不便居住。前些年,黄老又在沱江边的喜雀坡原凤凰玻璃工艺厂旧址修建了一幢别墅,名“玉氏山房”。名字为他的好友、著名艺术家黄苗子所题。此山房位于山坡公路旁,造型独特,居高临下,沱江和凤凰古城景色尽收眼底,可谓得天独厚,占尽风光,成了凤凰又一景观。黄老还写下了数千字的《玉氏山房记》,对建房的缘起和经过做了详细记载,可见他对这一住所的厚爱。这里也成为他晚年经常歇息的居所之一。

  尽管经常回乡,但在外面的日子总是多些。游子是最眷恋故乡的,黄老的朋友说,一提起故乡,黄老就眼睛发亮。一位同在北京工作的湘西籍老作家萧离曾说,他和沈从文、黄永玉等老乡们经常凑在一起,必谈各自故乡,沈从文略好一些,只有黄永玉,说起什么都是凤凰第一。

  黄老的许多创作经典,都与故乡紧密相连。

  黄老作画,画下了凤凰许多景色,还凭借童年的记忆,画下《永不回来的风景》,想起那些童年往事,那些熟悉却再也回不来的风景,甜蜜而忧伤。

  黄老写书,就有了《火里凤凰》《往日,故乡的情话》,有了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有一本干脆就叫《一路唱回故乡》。

  黄老作诗,在《一束故乡的诗》中,有《老头还乡》一首:“杜鹃啼在远山的雨里,墙外石板路响着屐声,万里外回到自己幽暗小屋,杏花香味跟着从窗格进来。刚坐下就想着几时还再来?理一理残鬓,七十多岁的人回到老屋,总以为自己还小……”这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落寞与惆怅,更是游子归乡的欣喜。

  他写《归乡赋词》说:“一笑窗开赏晴妍,小道场,这人间路窄,乡酒杯宽。”而在《我的心,只有我的心》中,更加直白:“我的心,只有我的心,亲爱的故乡,它是你的!”

  黄老一直为湘西和凤凰的城市建设、旅游发展摇旗呐喊,并竭尽全力为故乡的建设捐资出力。他为母校凤凰文昌阁小学捐资200多万元,修建礼堂;他将一辈子的收藏捐献给吉首大学,建立“黄永玉艺术博物馆”;近十几年来,他捐资在湘西一共修建了10座桥梁,“画桥”更是成为古城乾州的一道亮丽风景……

  黄老在凤凰有许多题款、雕塑,无不镌刻着对故乡凤凰的深情。在沈从文先生的墓地,黄老写下一句极为精炼的诔辞:“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2007年6月29日,黄永玉先生应邀到吉首大学演讲。谈起故乡,他说:“故乡是多年睡惯的被窝,尽管不是很华丽,但睡习惯了,有自己的气味,感觉特别好!”

  这就是故乡在黄永玉这个老头儿心中的分量。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