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焕新”登场 近六百件“国宝”首秀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文轩 发布日期:2023-08-0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这是日前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拍摄的青铜大面具。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这是日前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拍摄的1号青铜神树。新华社记者黄玥摄

  近600件“国宝”首次展出、AI算法复原文物、裸眼3D还原考古“方舱”……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日前开启试运行,置身于此,观众能够充分领略古蜀文明之光的辉煌灿烂、中华文明长河的深厚积淀。

  惊艳亮相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展陈面积2.2万平方米,外观集合三星堆原生态形象,3个体量单元朝向遗址区方向,形成博物馆与遗址区之间的空间对话;展陈展出陶器、青铜器、玉石器、金器、象牙(含象牙雕刻)等各类文物共1500余件(套)。

  新馆布展分为“世纪逐梦”“巍然王都”与“天地人神”三大部分,多层次、多角度展示三星堆遗址前世今生及考古发掘、研究的最新成果。

  第一展区“世纪逐梦”下设“初识三星堆”“一醒惊天下”“盛世续华章”3个单元,以三星堆遗址近一个世纪的重大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为主线,表现三星堆考古工作者百年逐梦、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彰显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时代主题。

  第二展区“巍然王都”下设“蜀土丰饶”“都城营建”“黄金加工”“玉器制作”“青铜冶铸”“王者至尊”“多元共生”7个单元,从文明探源的角度,对三星堆古国的自然环境、社会面貌、都城布局、手工业技术、权力结构等进行全方位展示和解读。

  第三展区“天地人神”下设“以玉通神”“藏礼于器”“神圣祭坛”“青铜面具”“鸟足神像”“万物有灵”“通天神树”7个单元,以祭祀区出土的精品文物为主要展示对象,集中呈现古蜀人在祭祀活动中使用的重要礼器、主要的祭祀行为、崇拜对象及其信仰体系和宇宙观念,表现古蜀先民浪漫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该展区通过对古蜀人精神世界及其文化源流的解读,揭示古蜀文明密码,表现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根脉。

  新馆展陈首次展出的近600件文物中,包括新出土文物300余件。青铜神坛、青铜骑兽顶尊人像、青铜鸟足神像、青铜着裙立人像、金杖等重要展品悉数亮相。此外,旧馆的“重器”也悉数搬入了新馆。在突出文物视觉冲击力的同时,新的展陈方式,还力求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完整的1号青铜神树和2号青铜神树的“零件”在同一空间陈列,令3000年前的铸造工艺一目了然;月亮湾古城墙剖面巨幅展示,再现三星堆古老神秘文化;通过裸眼3D技术还原的考古“方舱”,让参观者得以和考古队员在同一视角、相同距离,沉浸式体验文物出土的精彩瞬间。

  新出土文物、新研究成果、新陈列方式,新馆采用科技和艺术手段烘托出数千年前的三星堆古国,全面提升了参观者体验。展览还利用AI算法,结合文物修复师手工拼对,实现了青铜神坛、青铜骑兽顶尊人像、青铜鸟足神像三件文物的跨坑拼对。

  三星堆是我国西南地区迄今所知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先秦时期遗址。遗址内的古城面积约3.6平方公里,盛极于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中晚期。

  凸眼巨耳的青铜纵目面具、通高2米多的青铜大立人像、近4米高的青铜神树……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被认为是古蜀人丰富想象力和精湛手工业的完美结合。近年来,三星堆多学科研究成果在展览中都有体现:从丝绸痕迹的发现到祭祀坑形成年代的确定,从植物考古发现水稻到动物考古追寻象牙来源。

  据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介绍,新馆对展览内容进行重构,梳理了三星堆近百年考古成果,是从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视角,解读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