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错那市勒门巴民族乡党委副书记格桑旦增——守护好祖国每一寸土地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钟贺 发布日期:2023-08-0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无论山有多高,路有多远,只要是我们的国土,就一定要巡逻守护到。”清晨,格桑旦增带领巡边队员又一次出发了。在蜿蜒崎岖的边境线上,巡边守边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格桑旦增一行,生活在西藏错那市勒门巴民族乡(当地人称“勒乡”),居民大多是门巴族。这里西与不丹接壤,是中国重要的边境乡镇之一。面对眼前几十公里的巡边路,格桑旦增一走就是近40年。

  巡边守边护疆土

  说起巡边的开始,格桑旦增直言是受到父亲的影响。“当年,我的父亲是农奴,生活困苦。西藏解放以后,父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还成为乡干部,带领大家巡边守边、建设家乡。”格桑旦增说。

  “守护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这是格桑旦增从记事起,父亲念叨得最多的一句话。在父亲的影响下,18岁的格桑旦增接过护边的接力棒,被推选为勒乡勒村村民委员会委员,后来又成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他的带动影响下,勒乡16岁以上、65岁以下的男子纷纷加入巡边队伍中。

  国旗、刀、对讲机、常用药……“不能大意,东西要带齐。”上山前,格桑旦增总是反复确认背包里的每一件物品。他们背着干粮,蹚冰河、爬雪山,过泥潭、踩湿地,甚至数次与死神擦身而过。

  深山密林里野生动物多,巡逻时,格桑旦增就和大家时不时地喊两声来驱赶野兽。“这是祖辈留下来的经验,一定要避免正面碰上野兽。”他说。可总有意外,勒乡地形复杂,这些年大家被蛇咬伤、与熊和野猪正面“较量”的事不在少数。

  变幻莫测的天气带来的危险更难防备。有一次巡边,按计划当日就可以往返,不料返程途中却下起瓢泼大雨,路泥泞难走,天色很快暗了下来,大家迷了路。

  “以前山里没信号,一旦进山,就意味着失联。”在滂沱大雨中,格桑旦增沉着应对,凭着多年的巡边经验,带着大家找到了一处可以避雨的活动板房。没有取暖的被褥,全身湿透的二十几个人,饿着肚子熬到了天明。

  还有一次,暴雨袭来,山洪暴发。一条平时一步就可跨过去的溪流,一下子变成湍急的河流,而这是他们回家的必经之路。眼看雨越下越大,水势越来越湍急,格桑旦增果断砍倒一棵树,架到河对岸,冒着被洪水卷走的危险,和巡边队员相互鼓励着,抱着树干艰难地爬到了对岸。

  “害怕吗?”有人问他。“以前害怕,后来就习惯了。”格桑旦增轻描淡写地说。这些年,他遇到过无数次意外和危险,但从未后悔,也从不退缩。“不管还能活多久,只要我还在,就会坚持巡边。”朴实的话语,承载了他对党和国家的热爱。

  村民平措多吉说:“格桑旦增书记的关节经常疼痛,但他还是坚持带领我们巡边,每周至少一两次。”

  2012年,格桑旦增被录用为乡镇公务员,如今是勒乡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他更是将巡边护边作为重要责任,忠诚扛起使命。

  “让国旗飘扬在边境线上。”这个沉稳的男人出门前总是细心地叠好国旗。在巡边过程中,大家还会用油漆在山壁和石头上写上“中国”,在树上画出或者用石头摆出“五星红旗”。

  建设家乡共致富

  “家乡不建设好,都搬走了,谁来守边?”这是格桑旦增一直担心的,他意识到,增收致富才能留住人。

  勒乡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具有发展高山茶叶种植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由于零散种植,管理粗放,勒乡茶叶一直以来品质不高,未能形成产业。

  2006年,格桑旦增提出对茶厂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进行改进;2011年,他带头组织成立“茶叶协会”;2013年又带着村“两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与村民沟通,成立勒乡茶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改革的持续推动下,现在合作社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有砖茶、红茶、绿茶和速溶茶四种产品,畅销区内外,供不应求。”合作社理事长罗布次仁介绍。仅茶产业一项,勒乡农牧民每年就能人均增收1万余元。

  茶产业发展起来了,乡村基础设施也要跟着完善。

  2015年勒乡新型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消息传来,村民只需承担一部分资金就能住上新房。考虑到部分村民积蓄不够,格桑旦增积极与村“两委”班子成员沟通,组织召开村民大会,以村集体经济分红的方式为村民分担部分资金压力。

  “书记都带头了,我们也要积极响应!”最终,所有村民按时足额交付了自筹资金。2018年2月,村民们住上了设施齐全、宽敞明亮的藏式“别墅”。

  作为雪域高原的“天然氧吧”,“旅游饭”也要吃起来。通过开展培训,当地群众或开办农家乐或经营商店,实现了就业不离土不离家。一些外地人也被吸引来此开店、经商。2021年,勒乡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6万元。

  如今,依托特色小城镇建设、森木扎景区、门巴民俗文化等发展起来的旅游业,以及改进后的茶产业,成为拉动勒乡经济发展的“两驾马车”。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守土固边的信心越来越足。

  多年的巡边守边生涯,让格桑旦增的脸庞布满道道皱纹。尽管如此,他始终恪守“守护边疆一辈子”的承诺,从未想过放弃巡边守边,仍坚持每年徒步巡边。

  去年8月,格桑旦增被表彰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对他来说,这又是新的起点,“我将继续团结带领勒乡各族干部群众,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

  如今,格桑旦增的女儿次仁旺姆也经常跟着父亲一起巡边。“爸爸总说,守住国才能守住家。”次仁旺姆说,这也是一家三代巡边人郑重的诺言。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