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们舍不得你们!”临别之际,孩子们难掩泪水,拉着支教老师的手,久久不愿撒开。
“孩子们依依不舍的神情,是这次社会实践中最美的注脚。”支教组成员叶鸿瑞说。连日来,作为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红石榴”暑期社会实践团的一员,叶鸿瑞与其他22名师生来到浙江温州市瞿溪街道,分支医、支教、调研等小组,开展为期10天的志愿服务活动。
以文化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孩子们歌声婉转,这是支教组为当地31名学生开展的“石榴籽”小课堂。除了编排情景剧、教唱歌和学舞蹈等,支教组还将中医知识融入教学,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
正值暑期,为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支教组重点为学生普及了气道异物梗阻和防溺水等急救知识,用假人道具展示救助方法,并开展防溺水知识抢答小游戏寓教于乐,提升教学效果。
一次支教,结缘一生。支教组成员唐嘉丽对学生帕丽旦的印象十分深刻。“她会说普通话,却不认识汉字,于是她每天拉着我去自习室,要我教她。”唐嘉丽说,每天她都会与帕丽旦一起读书。实践团要离开时,帕丽旦问:“明年你还会来吗?”“当然,等我再来!”唐嘉丽道出了支教组共同的心声。
瞿溪街道是典型的输入型少数民族散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达12.2%。为增强群众的健康意识,支医组成员深入走访156户,调研慢性病患者的情况,立足饮食习惯和中医保健疗法两个维度,纠正居民们的饮食习惯,针对性讲解有关慢性疾病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天,一名70多岁的老人走到服务站求助:“我有风湿病,一到阴冷的雨天腿就疼,平时要注意什么?”成员们认真分析,给出了合理建议:每天多散步,增强免疫力,家里保持空气流通、干燥,还要注意保暖。
在服务站,支医组开展中医爱心义诊,提供中医手砭、艾灸、推拿等服务。成员郑逸逍瑶为居民艾灸,普及艾灸温经散寒、扶阳固脱、防病保健等知识;俞柯婷为患有腰椎盘突出症和颈椎病的居民们推拿……大家用所学所长,缓解疾病给居民带来的痛苦。
“我们将持续开展爱心医疗、教育关爱、文化宣讲等实践,以实际行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践团指导教师张和敏说。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