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调研边境管控和边防部队建设情况时强调,“治国必治边。边防工作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关系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对外工作全局,关系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要充分认清做好边防工作的重要意义,强化使命担当,为党和人民守好边、固好防”。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内蒙古横跨“三北”、地近京畿,有4000多公里边境线、36万平方公里边境管理区,在维护国家安全和边疆安宁方面肩负着重大政治责任。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内蒙古之稳构筑起祖国北疆安全稳定的钢铁长城。
完善管边控边机制。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是我国边防的独特优势。要站在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提高政治站位,心系“国之大者”,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边防工作的绝对领导,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持续建强党委把方向、政府总协调、军队当骨干、警方抓治理、民众为基础的边防管控力量体系,不断提升综合防卫管控的能力,切实担负起守好祖国“北大门”的神圣使命。各级党委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党政主要领导要当好第一责任人,党委边防委员会要担起统筹协调、检查督导等职责,边防委各成员单位要发挥好职能作用,边疆地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构建“严格管理、严密防范、严肃执法、严厉打击、严谨作风、严明纪律”的边防管控工作新格局,依法治理边疆事务,努力实现边固疆稳、边强民富、边安业兴。
织密守边固防安全网。边境地区是国家安全屏障的第一道防线,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沿阵地。要全面形成“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群防群治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以边防部队和边境管理部门为主、地方支持配合、人民群众参与联守的专群共防机制,压实“为国守门、为国把关”的主体责任,筑牢边防第一道屏障。要联合边防连队、民警、护边员、民兵等力量,发挥“联合巡边队”“马背警队”“驼乡巡逻队”“雪城义警”作用,不断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相互结合的立体化边防体系建设,强化边境查缉,探索强边固防机制,扎实开展各类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全力保障边境一线安全稳定。广泛推行“草原110”“戍边警务室”“蒙古包哨所”“红色堡垒户”等举措,夯实联防联控和双拥共建基础。建设人员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护边员队伍,从返乡退伍军人、大学生中选拔培养优秀护边员,不断提升护边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深入推进产业兴边、强基惠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促进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短板。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兴边富民效能。落实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优化要素配置和生产力空间布局,推进高质量协调发展。加快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优化口岸资源配置,构建形成口岸带动、腹地支撑、边腹互动格局,推动“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推动“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充分发挥口岸辐射带动、产业支撑、现代示范、就业增收等积极作用。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兴边富民行动紧密结合起来,制定统一规划,打通口岸与边境中心村镇的连接通道,形成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网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以及地下水保护、国土绿化、防沙治沙、封禁保护、退矿还草、退牧护草等系列工程,完善边境地区生态安全保护体系。
增进民生福祉。要研究制定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的精准化政策,全面提高边境地区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保障水平。切实加强边境地区民生保障,优先重点发展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切实解决边境居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完善边境居民补贴和草牧场补偿机制,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边境地区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帮扶体系,建立动态监测跟踪研判机制,确保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实施产业留人、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担当留人、责任留人等综合措施,切实解决边境地区居民老龄化、村落空心化问题。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边境居民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增进“五个认同”,争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海宁)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