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记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向迅 发布日期:2023-09-2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一

  你是怎么知道高淳的?可能始于固城湖螃蟹。

  那时,你刚到南京落脚,上下班途中,总会路过一家水产店,店名似乎就叫“固城湖螃蟹”。你记得店门外的招牌,由于常年风吹日晒,无论是背景还是画中爬行的螃蟹,都已变成淡蓝色。你知道许多湖泊的名字,却并不知道固城湖。于是你“按图索骥”,便知道了固城湖所在的高淳;同时知道了,高淳不仅是南京的后花园,还是国际慢城联盟授予的中国首个“国际慢城”。

  你头一回来高淳,或许就是冲着“国际慢城”的名头而来。何谓“国际慢城”?评选标准是什么?是这里的生活节奏很慢吗?据了解,国际慢城联盟的标志,是一只戴着现代和历史建筑王冠的橙色蜗牛。其含义不言而喻,它并不是希望人们过“博物馆中的生活”,而是提倡在现代化的城市中,寻求一种将现代化技术与传统生活相结合的生活方式。

  那一回,你是从南京市区乘坐地铁来的。时过境迁,你对于在途中倒了几趟车、一共花了多长时间,早已忘却,但对地铁在石臼湖大桥上行驶的那一段经历依然记忆犹新:当地铁从北边的陆地上呼啸着扎入那幅蓝色的画中时,不少人都惊呼着从座位上跳起来,张着嘴巴像鱼一样呼吸。隔窗望着无边无际的湖水,你没有想起“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而是被一种类似失重的感觉所攫取,就像踩在颠簸着的甲板上。

  另外一回,恰逢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你妻子的一位表兄在高淳临时谋事,你们前去探望。正是膏肥蟹美时节,你们便在一家餐厅共用午餐,品尝了几只固城湖螃蟹,之后结伴去了被誉为“金陵第一古街”的高淳老街游玩。

  又一回,你去了东坝古镇,也就是国家级非遗东坝大马灯的故乡。那里有一条古街,叫上上街,牌坊相当气派。相较于高淳老街的喧哗与骚动,上上街是清静的、萧索的,更是寂寞的。但街上依然有烟火气——那些人家的大门前和庭院里养着绿植,门脸上贴着褪了色的春联。他们真是有福,睡梦中枕着一条碧波荡漾的河流。

  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胥河,一条以伍子胥名字命名的河。在河边,你听到了许多传说。譬如伍子胥与浣纱女的故事。由于父兄被楚平王所杀,仓皇逃离楚国的伍子胥,请求浣纱女替他保密行踪,可他刚转身,浣纱女就投河自尽了。你惊讶于春秋时期人们对信与义的极端坚守。在他们眼里,信与义,还有承诺,远比身家性命更重要。正因为如此,他们的骨子里有血性,言行里有一把尺子。生活于春秋时期的人,把自己活成了后世子孙仰望的对象,活成了传说。

  在桠溪国际慢城,你差点迷失于夏日的黄昏,迷失于一片孕育着芬芳的茶园。那时天色渐晚,你和同伴们沿着一条由台阶构成的小径,向茶园腹地走去。那是一条通往宁静之境的小径,一条通往芬芳之国的小径,也是一条不停地在时间隧道里分岔的小径。行走在那样一条充满野趣的小径上,你没有理由不把自己放松下来。你感觉每下一步台阶,自己的步子就变得轻快一些。

  当此之时,金色的阳光恰好落在那条深陷于两座茶山之间的小径上,落在你们的额头上,落在你们的肩膀上,落在你们的语言上,落在你们的思想上。某次回头的刹那,你忽然被眼前所见迷住了:一张张金色的脸庞,一朵朵盛开的向日葵。是的,那天你看到的每一张脸庞,都是一朵镶着金边的向日葵。

  你去了蒋山村。一个赏心悦目的村子,一个画一般的村子。几乎每户人家都在庭院里种着鲜花,蜀葵、胭脂、百合、十三太保、波斯菊……甚至还有人家用褐色陶罐养着荷花。那时,一些花儿正值花期,恣肆地吐露着芬芳。那些人家还在庭前后院有限的空间辟有果园,植有枇杷、柑橘、柿子、梨等果树;在篱笆内辟有菜畦,种着绿油油的当季菜蔬。因为它们,你一下子就喜欢上这个干净清爽的村子,喜欢上村子里的气息。你说过,喜不喜欢种植花草,与一个人的性情和对生活的态度密切相关。

  你还去了花山。你们原本是要去玉泉寺看看的。同伴介绍,这座始建于南北朝的寺院,因山间生有白牡丹和“峻岭盘旋,飞泉清冽,久旱不涸”而得名。但此行大有古诗中所说的“寻隐者不遇”之感,因为你们只看到了紧闭的朱红山门,还有那早已凋谢的白牡丹。

  “白云曲肱卧,青山满床书。”这是你在山中看到的景致。

  二

  在蒋山村马家垄自然村,你长久地注视着一栋拥有几何形屋檐、设计风格前卫、艺术范儿十足的建筑。你一时难以相信,在这个位置偏僻的自然村落,居然存在着这样一栋让人眼前一亮的建筑——像极了从哪个少年手中飞来的纸飞机的翅膀。那完全是一件艺术品,一件露天展品。

  事实上,它是一间公益性的村民阅览室。这个阅览室,据说是由一所建于1953年的学校校舍改造而成。阅览室的名字——马家垄1953阅览室——正是为了纪念这所学校。不得不说,这完全是一个摩登感十足的名字,与北京798艺术区、南京D9艺术街区、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马家垄1953阅览室的存在,颠覆了你的某些观念。原来,现代化的艺术空间可以与农业人口聚集的乡村如此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你站在那株榉树旁,想象着这个乡间阅览室的前世。一所校舍业已破败的乡村小学,已多年无人问津。偶尔前来光顾的,是野兔、松鼠、野猫、狐狸,前来觅食的是麻雀,是蝴蝶与蜻蜓。在某种意义上,它已沦为类似于遗址和废墟。它拥有光荣历史的那个年代,已经渐行渐远。这样的一栋建筑,叫人想起那些说话漏风的老人。估计没有人能够想到,这栋被人遗忘多年的建筑,经过改头换面,居然成为网红打卡地,成为整个村子乃至高淳的地标性建筑。

  你在广场上转身,沿着一条石板路——实际上也是沿着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水蜿蜒前行。路边是初夏郁郁葱葱的田野,是在夕光的映照下反射着七彩光圈的池塘,是树冠浓密、高低错落的树丛,是用竹子扎成、褪了色的篱笆,是压在枝头的青涩果实,是像流水一样动听的蝉鸣与鸟啼。不出一支烟的工夫,你便看到了一栋掩映在绿树丛中的乡间别墅。

  后门虚掩着,你探头探脑地轻轻推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卷长诗——清代高淳诗人邢孟麟的诗作《游蒋山》:“一棹重湖外,三秋曲水涯;多君裁胜地,携我历幽遐;郁郁王孙草,团团桂树花……”再往前,是一间宽敞明亮的大厅。大厅里的书柜和长条桌上,有序陈列着各种家谱。厚的薄的,新的旧的,线装的胶装的,都有。这里是高淳家谱文化馆馆址所在地。

  你有些纳闷儿,为什么把馆址选在这里?你听到了一个故事。这栋别墅的主人叫汪大江,是一名律师。他在这里修建了别墅,供父母养老。父母离世之后,他就把别墅提供给高淳地方文化研究会无偿使用。

  在正门口,你看见除了门头悬挂着“高淳家谱文化馆”的匾额外,右侧的墙上还挂着两块牌子,一块是“谱牒学会”,一块是“三湖诗社”。难怪你在大厅的角落里还看见了一摞《三湖文学》杂志。

  很巧,这一日汪大江恰好回来了,是一个十分干练的中年人。那时,夕阳恰好落在院子里,他的肩上闪烁着金色的余晖。

  归途,许多叫不上名字的野花沿途绽放,让你想到夜晚的星空,想到那些美好的祝愿,你的心情无比愉悦。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