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及学科建设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严庆 发布日期:2023-10-3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加强对党和国家重大方略的理论阐释,是科学认知、准确把握方略内容、有效实践方略目标的前提,能够提高方略认知信度、执行效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服务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大方略,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化理论为力量,才能更深刻、更有效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能动作用。 

  理论是由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等构成的完整知识结构与思想体系,抽象性、逻辑性、系统性、可证实性与不可证伪性是理论的基本特征。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客观存在的规律性认识,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本质,我们需要通过概念判断推理、逻辑推演得出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知识体系。

  当前,我们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研究还在不断深入中,无论是在概念层面,还是在学理机理层面,均处在不断拓宽与掘深的努力中,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现代国家建设之间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区域共同体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历程与结构演化规律等重大问题的认识还在进一步深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这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指出了两个路径:经验路径与建构路径。

  任何理论体系都离不开经验体系。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历史进程中内隐的规律与决定性要素就是经验体系。揭示、洞悉、抽象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程与结构发展中的道理、学理、哲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的经验路径,内含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逻辑。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国家学说、民族理论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大一统的传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与现实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合文化、天下一家等)相结合,是发挥科学理论的推理、引申、生成效能,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路径,内含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理论逻辑。

  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知识生产与传播都离不开学科建设。成熟的学科需要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逻辑严谨的理论体系的支撑。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需要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一流学科建设。要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建设为龙头,突出学科建设的中国自主性,牵引、带动现有民族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优化设置,赋能多学科交叉研究。学科建设需要整体谋划建设步骤、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人才培养等,实现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同步推进,以此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

  要聚力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与学科体系建设,力求相互促进、彼此助力,打造专家学者群求合力、培养青年专家学者能续力,科学布局、着力推进,尽快形成立足中国历史、解读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的原创性理论成果。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