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宁夏回族自治区2021年提出“努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2022年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推进“示范区建设”的“5585”模式。今年,宁夏大学调研组深入宁夏所辖五市的乡镇(街道)、村(社区)、机关、学校、企业等60余个调研点,通过实地察看、座谈交流、现场访谈、查阅资料、典型分析、专题研讨等方式,总结“示范区建设”成效和不足,提出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的建议和路径。
宁夏推进“示范区建设”的“5585”模式,即: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增强、推进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显著拓展、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示范创建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五大目标,实施“党员干部培元固本、青少年学生夯基育苗、各族群众凝心聚魂、社科理论正本清源、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五大工程,开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创建工作提质增效、建设先行区促进共同富裕、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提升、法治保障同权、民族事务依法治理、民族领域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夯基培才”八大行动,健全“组织领导、考核评价、督促检查、协调联动、激励促进”五项机制,通过有形有感有效的创建工作,使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美丽新宁夏。通过实践,宁夏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更加巩固,“三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态势显现,各级各类示范点不断涌现、高效联动,“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调研组在调研中同时发现,宁夏在加快“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示范性、引领性和着力点不够凸显,长效化、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未完全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模式有待完善等不足。对此,调研组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紧扣主线,把握重点。重点把握好“示范区建设”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统筹谋划和推进,把“示范区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将工作重点和中心放在保发展、促就业、改善民生上,促进各民族实现共同富裕,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第二,完善综合评估考核工作。当前,宁夏的党建引领、精神文明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层社会综合治理、乡村振兴战略文化建设等五项工程都有具体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组织机构、评估标准,分别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农业农村厅列入考核检查工作。这五项工程都与“示范区建设”密切关联。建议借鉴五项工程的评估考核模式,由自治区党委政府统一规划,制定统一的指导、检查办法,由各级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联合组成综合评估考核组,在评估考核时既各司其职,又互观互学、相互补充,建立“示范区建设”的综合评估考核机制。
第三,健全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全区各级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学习范围,融入党员日常生活和党员服务,落实到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年终考核。纳入全区大中小学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校园文化常态化育人机制,充分依托和利用全区各级各类宣传教育阵地,开展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实现各级各类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统一组织编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读本,经常性开展面向各族群众的理论阐释、政策解读和故事宣讲,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街区、广场、公园等宣传阵地,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进宗教活动场所等。
第四,找准着力点,把具体要求落到实处。以高质量发展推动“示范区建设”,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组织和制度建设促进“示范区建设”,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政治建设坚强有力,工作部署扎实有效。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支撑,探索红色文化、黄河文化、移民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契合点、贯通点、共鸣点,打造一批影响力大、群众认可、富有特色的教育基地和文化精品工程。以促进共同富裕带动“示范区建设”,切实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基础教育质量、全民健康水平,让各族群众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助力,开展“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一河三山”(黄河、六盘山、贺兰山、罗山)生态保护修复、黄河“四乱”整改等重点行动,让“示范区建设”与生态保护共同推进。以科教创新为驱动,按照标准化、多样化、特色化要求,建立更多群众可参与、可观、可感的主题教育馆,培育和建设科教创新实践教育基地。以互联网建设提升“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加强“银川石榴云”等数字化传播平台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建设工作,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以国家安全能力建设为保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引导各族群众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
第五,培育示范点,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在示范性、特色性、整体性和区域性上下功夫,形成可推广普及的示范点做法和经验。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示范,推广普及宁夏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工作亮点,总结宁夏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经验。以“三区”融合高质量发展为示范,总结推广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吴忠市红寺堡区以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等。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与“示范区建设”相结合为示范,探索二者的共同点、侧重点和融合点,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其与“示范区建设”融合推进。以统一领导协调各项评估考核工作为示范,把多项评估考核统筹整合起来。以依法创建为示范,树立法治思维,适应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科学稳妥调整相关政策,适时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以完善和创新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为示范,及时总结、推广吴忠市利通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十进”活动、中卫市沙坡头区学校教育育苗工程、银川市融媒体中心建设等亮点做法。
(调研组成员:李伟、潘忠宇、马玉洁、甘田、高国富)
(编辑:海宁)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