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包括民族地区的现代化,民族地区要下大力气发展经济,加快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
首先,要解放思想,准确把握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定位问题。一要深刻理解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与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关系。一般来说,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建立在现代市场体系基础上的。如果把传统的市场体系比作绿皮火车,那么现代市场体系就是动车,高标准市场体系就是高铁。从发展路径来看,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是对标发达经济体标准的,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既要结合国际先进的制度,同时也要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二要深刻理解高标准市场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对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作出了战略部署和明确要求;三要深刻理解高标准市场体系与强大国内市场的关系。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我国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制度框架和机制基础,如果把强大的国内市场体系比作人的肢体和肌肉,那么高标准市场体系就是人的骨骼和神经系统。
其次,要打破市场壁垒,特别是民族地区要素市场要适应“三新”(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经济发展。一要打破劳动力流通壁垒,充分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充分实现人力资源的价值;二要加强对新经济、新形态就业劳动者权益的保障;三要畅通土地要素流转,优化土地使用结构,保障产业用地供给,深化农村集体建设性用地入市、宅基地流转改革;四要丰富要素配置方式,吸引知识和技术性人才,促进不同地区技术和市场之间形成协同效应、互补效应、带动效应;五要提升服务市场开放水平,丰富社会服务业供给,增强金融服务业竞争能力,拓宽融资渠道,提高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
再次,民族地区着力补短板,下大力气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着力点。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建设适应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标准市场体系为目标,以要素市场改革和建设为重点和突破点,以健全市场基础制度、优化市场运行机制、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加强市场监管为抓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总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民族地区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要坚持三方面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二是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相结合;三是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相结合。
(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
(编辑:海宁)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