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社会科学知识格局在发生变动。长期以来,西方国家根据自身现代化道路局部经验形成的社会科学范式和理论体系,经过差不多一百年的对外传播,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在世界社会科学知识格局中占据垄断地位,许多人误以为其代表着人类现代化知识的唯一或者普遍标准,由此也误导了世界上不少国家的政治发展道路。
实际上,西方的政府理论并不代表人类政治文明前景和前途。人们目睹今日世界很多治理乱象,但是鲜有从西方政府理论批判入手去反思的。同时,西方所崇尚的个人主义至上、市场万能,而不是人民至上、和谐共生至上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对人类更美好秩序的追求造成了较大的危害。这套理论构成了世界政治学知识格局的重要部分,如果不反思这套理论的弊病和缺陷,那么现有政治学知识格局就不会有进步。
随着发展中国家的文化自觉运动,各国探索基于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使得西方国家这套知识体系的垄断格局出现松动。世界社会科学知识格局中,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创造和成果不断显现。其中,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以及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构建,会在世界知识格局中变得更加受人关注。
今年10月,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旗舰项目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图为行驶中的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列车。 新华社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包含了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信息,对于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等人文社会学科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而形成的新的知识体系,包含了人类现代化道路的一般知识。我们可以将现代化道路一般知识还原到中国特色实践知识,再还原到一般知识。这是学者们要做的工作,也就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主知识体系工作。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基础上抽象出来的具有人类一般或者更好现代化模式的知识体系,同样可以在同其他国家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基础上,用来分析、解释和指引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发展。这一知识扩散的过程,也是世界社会科学知识格局变动和进步的过程。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背后的社会科学知识价值,对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变革来说几乎是全面的。尤其表现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过去庸俗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超越,政治学特别是政府理论、民主理论对过去流行的代议制政府和虚假民主理论的超越,和平发展国际关系理论对西方霸权理论的超越。这种具有知识体系或范式革命意义的知识生产进程正在发生着。建立在人民至上、和谐共生、和平发展、共同发展基础上的新的现代化知识体系,将会在世界社会科学知识格局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及其构成的知识体系对世界社会科学知识格局的意义所在。
(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教授。本文系作者在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的发言摘登。)
(编辑:海宁)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