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刘金林 卞之峣 程凡 发布日期:2023-12-2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持续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加快边境地区发展,事关民族团结、边疆巩固,事关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促进边境地区、民族地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汇聚,是边境地区的显著特征。受历史、地理等多重因素影响,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持续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必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首要任务,这既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要在推动边境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

  把推动边境地区与全国一道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重要任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没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就难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没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也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本质特征,也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弘扬中华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推动边境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不断实现各族边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围绕主线,落实重要任务,不仅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还要统筹各方面共同发力。

  加强党建引领,强化队伍建设,夯实政治基础。要加强理论武装,切实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强化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基层党建+社区(村屯)警务+网格化综合治理”模式;健全党员干部教育常态化机制,确保党的政策到基层有人懂、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在基层有人抓;加强基层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力量,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完善边境地区干部队伍考核评价制度;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既培养好本土人才,又引进优秀人才。

  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夯实社会基础。全面推进边境交通网提质扩面,有序推进沿边铁路、沿边地区各级公路建设,提升边境重要口岸通达能力、重装备通行能力;加快供电、通信网络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补齐边境地区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水平,在社会保障方面,按需拓展边民补贴范围,健全边民补助动态管理机制;在教育方面,丰富边境地区教育资源供给,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师“培引育留”制度,提高办学质量;在医疗方面,完善边境地区医疗设备,选优配强医疗人员,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在就业方面,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协同机制,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

  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夯实经济基础。依托边境地区自然条件、民族文化等资源禀赋,推动边境地区特色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建设兴边产业园,设立兴边产业基金,优化边境地区差别化支持政策,支持在边境地区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完善边境企业税收减免等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和产业战略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发挥好区位优势、开放优势,深度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统筹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完善边境贸易相关政策,推进边民互市落地加工试点、跨境劳务合作试点,加快探索新机制新方式,推动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

  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夯实文化基础。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文化中心、主题公园等文化阵地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深挖边境地区红色文化、边关文化、历史文化资源,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

  实施边境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夯实生态基础。落实边境地区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完善林长制、河长制、田长制体系,建立健全边境地区生态环境网格化工作机制,推动构建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筑牢边境地区生态安全屏障;抓好边境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大力开展边境村屯环境大整治大提升工作,不断改善边民居住环境。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