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届北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交流发言中,15位与会专家学者、各领域及基层实践工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充分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郑大华从历史演进、发展特质、实践路径三方面论述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存在融通互进的关系,两者均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之中;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陈纪从学界研究现状出发,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充分挖掘各民族历史上的共同性要素,由此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代洪宝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向度,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源流,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基础,论述了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党的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纲”的内涵要义;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彭勇根据新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关系史研究70余年发展的学术路径,剖析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的学术基础、基本路径和主要方法。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研究馆员崔乐泉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独有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的角度,诠释了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内涵与价值;中国钱币学会副秘书长王永生通过梳理钱币发展所对应的历史事实、重大变革,阐明钱币记录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副研究馆员高希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角度,概括了如何把握讲解重点,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验做法;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学院副研究员王艺分析阐述了“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现实意义、主要瓶颈及实践路径;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馆长伊利贵基于大学博物馆运营实践,总结提炼了博物馆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做法及成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宋颖通过丰富的案例,探讨了如何借助视听语言创新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东城区教委四级调研员张燕分享了以品牌活动为抓手,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思路和策略;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穆洁分享了发挥古都遗址资源优势,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做法及规划,为同类型中小博物馆确立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
民族团结杂志社对外合作部副主任吴希宾通过介绍“石榴结籽润百村”公益项目,探讨了发动社会力量,以策划组织公益项目等为载体,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的可行性;朝阳区安贞街道办主任陆黎丽介绍了打造民族团结共建体系、民族团结文化展示平台、民族团结系列活动等经验;石景山区金顶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刘军亮介绍了打造模式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示范街区、“睦邻”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品牌、统战微型博物馆建设等做法,展示了基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成果。
为筹办好本届研讨会,北京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携手共同主办单位,于今年初开始设计选题并面向社会公开征稿,同时结合北京市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重点任务和重点课题推进相关研究,举办各类专题研讨会近10场次,先后以社会征集、定向约稿、专题研讨会遴选等多种方式征集参会稿件近百篇,为成功举办研讨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北京市民族宗教委党组领导下,研究中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首都功能定位,服务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大局,注重发挥政策宣传、理论研究、文化交流和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保障四个基地作用,持续聚焦北京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和实践路径探索发力。在京津冀三地高校、研究机构、学术团体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研讨会这一平台,组建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智囊队伍和实践工作带头人队伍,为北京市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政策宣讲、调查研究、教育培训、指导基层实践等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和经验借鉴。
(本文由北京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提供)
(编辑:海宁)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