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建设——以云南曲靖市瑞东社区为例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沈凌云 李明慧 发布日期:2024-01-0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在云南,不谋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就不足以谋全局。解决好民族问题、处理好民族关系,始终是事关云南改革发展稳定全局,事关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巩固的大事。近年来,云南省抓住社区这个基层自治的基本单元,积极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曲靖市麒麟区瑞东社区创新建设互嵌式社区,为做好相关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六微行动”促互嵌的实践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南宁街道瑞东社区成立于2001年,辖区面积0.96平方公里,有常住居民4600多户1.5万多人。近年来,瑞东社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突出城市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这个重点,深耕细作“六微行动”,一体化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从细处着眼、小处着手、难处着力,推动全面发展增动力,做实贴心服务聚民心,全面融洽感情促团结,当好惠民政策的传播者、共建共享的推动者、居民群众的服务者、联谊活动的组织者。

社区各族群众在“百姓大舞台”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 瑞东社区供图

  打造“微阵地”。按照选址聚人气、功能设置接地气、服务内容扬正气、运营模式有朝气、管理服务增底气的原则,建成业主委员会调解室、风雨桥、红色文化广场、红色驿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院落、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中心等活动阵地。在红色文化广场上,建设初心亭、党建长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栏、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长廊等,配置健身器材,设置志愿服务站、母婴室、书吧等便民服务设施,吸引各族居民前来锻炼身体、休闲娱乐,融入社区、增进情感。

  开设“微讲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新时代文明实践、道德讲堂、“八五”普法等活动相结合,通过小区院坝会、楼栋流动课堂、网络微课堂等形式,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大家讲、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大家悟、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如何做大家论等活动,形成“人人讲民族团结的话、人人做民族团结的事”的良好氛围。

  连通“微邻里”。将民族团结进步融入社区居民生活,创新实施“邻里亲”公益服务项目,在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邻里情、一家亲”等活动,在“七一”、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利用图书室、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等场所开展新时代文明宣讲。组织开展“邻里亲”公益服务、“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选树模范个人、模范家庭,通过持续的人文关怀和示范带动,让邻里关系更加亲近。

瑞东社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活动。瑞东社区供图

  实施“微项目”。社区积极筹措整合资金,打造了风雨桥、白石江沿岸和东星烧烤美食街夜经济带,新增智能停车位、便民超市。在社区便民服务大厅设立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窗口,明确专人负责劳动力转移输出等工作,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重点帮扶困难群众就业。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各族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做实“微服务”。开展预约代办、上门服务等,从点滴小事做起,以“微服务”暖民心、聚人心。成立社区志愿服务站,组建了5支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红色促和谐、橙色扶弱势、黄色引民富、绿色促文明、粉色助维权的“五彩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社区氛围。

  圆梦“微心愿”。将挂点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纳入网格员队伍,深入走访,征集群众意见和需求。在公共区域设置“心愿墙”“心愿树”,开展“写下微心愿、社区帮实现”圆梦活动,通过心愿认领、邻里互助、部门联动等方式,及时回应群众诉求,让各族群众从身边小事中感受到社区温暖。

  做好互嵌式社区建设工作的着力点

  完善宣传教育长效机制。面向全社会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将其融入居民自治章程、居民公约、行业公约等。统筹线上线下,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中心、实践基地,深化马克思主义“五观”宣传教育。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挖掘、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丰富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加强“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广场、公园、街区建设,开展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引导各族群众移风易俗,提升科学素质和文明素养。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建设以中华文化符号为主要元素的文化场所,举办以中华文化、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

  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打造具有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载体和传播方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经常性开展讲红色故事、看红色电影等宣传活动。推进“互联网+红色文化”,不断丰富育人内容、教育形式。

  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立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跨区域联动机制,因地制宜统筹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实行易地搬迁“插花安置”。按照在地化、市民化、均等化要求,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就业落户、技能培训、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法律援助等方面困难,营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氛围。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