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王伟光 发布日期:2024-01-1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认识民族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指导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遵循和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多民族国家要尽可能建立单一而不可分的民主共和国,要争取民族的统一,而不是瓦解民族的统一。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指出,“民族在共产主义制度下还将继续存在吗?答:按照公有制原则结合起来的各个民族的民族特点,由于这种结合而必然融合在一起,从而也就自行消失,正如各种不同的等级差别和阶级差别由于废除了它们的基础——私有制——而消失一样。”列宁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不只是要消灭人类分为许多小国的现象,消灭一切民族隔绝状态,不只是要使各民族接近,而且要使各民族融合。正因为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一方面应当向群众说明伦纳和奥·鲍威尔的所谓‘民族文化自治’这个主张的反动性,另一方面应当要求解放被压迫民族,不是说一些泛泛的、模棱两可的言辞,不是唱一些内容空洞的高调,不是把这个问题‘搁置起来’,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时候再解决,而是明白确切地规定政治纲领。”“无产阶级不能支持任何巩固民族主义的做法,相反,它支持一切有助于消灭民族差别、消除民族隔阂的措施,支持一切促进各民族间日益紧密的联系和促进各民族打成一片的措施。不这样做就站到反动的民族主义市侩一边去了。”

  民族问题错综复杂,历史上的民族问题与当今的民族问题,国际上的民族问题与中国的民族问题,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民族问题与其他社会制度国家内部的民族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遇到的民族问题与中国共产党人遇到的民族问题,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问题与今天新时代的民族问题,既有一致性又大不相同。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中的指导地位,必须坚定不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判断和解决民族领域的实际问题,同时又要避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时期对具体问题的具体提法。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了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开创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他强调各民族地位平等,团结一致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根本原则,将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基本原则;系统性提出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并推动使之成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奠定了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石。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审视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着眼于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发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了一系列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重要思想,为做好新时代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多元”和“一体”的关系,坚持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做好新时代党的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一定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重要思想上来。必须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是相贯通的;与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的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初心使命是相贯通的;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确立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是相贯通的。一定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方方面面,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不断开创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新局面。

  (作者系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 )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