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在冰雪那达慕现场进行蒙古马竞速赛。 吕昊俊摄
为期1个月的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十届冰雪那达慕在“中国那达慕文化之乡”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呼和诺尔草原举办。本届那达慕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喜迎十四冬·遇见那达慕”为主题,推出冬泳、雪雕、赛马等6项竞赛,举办历史博物馆冰雪之约主题展、首届呼伦贝尔冰雪产品展销会等展会,开展上百场惠民展演活动,打响“冰雪那达慕”品牌。
聚焦文化引领,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冰雪那达慕开幕当天,零下42摄氏度的呼和诺尔草原上,海东青骑警队高擎着五星红旗引路,当地牧民赶着牛羊、骑着马盛装出席,游客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活动现场一片欢腾。
开幕式设置了“追风的蒙古马”“万里茶道驼铃声”“越冷越热情”“守望相助”“各族人民心连心”等5个篇章,节目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从丰厚的历史文化中挖掘素材,讲述内蒙古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呈现守边人、戍边人、农垦人、森工人等为代表的各行各业干部群众共同开发建设内蒙古的新时代图景。
主办方深入挖掘非遗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推出“极致雪原·多彩民俗”呼伦贝尔非遗体验之旅,举办“我和草原有个约定”非遗文创展,现场展示达斡尔族服饰、巴尔虎服饰、巴尔虎索海靴子、马头琴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让游客们沉浸式体验鄂温克族太阳花、皮雕技艺等非遗制作,深入了解非遗项目中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领略北疆文化的丰富内涵。
活动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融入一系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让“三个离不开”“四个共同”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聚焦融合发力,搭建交往交流交融桥梁
“那达慕”,蒙古语中意为“娱乐、游戏”。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历史悠久的蒙古族传统节日,已经成为各民族共享的盛会。呼伦贝尔市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呼伦贝尔市不断丰富优质旅游资源供给,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理念,着力将冰雪那达慕打造成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
“兴安之巅·冰雪天路”岭上穿越自驾之旅、“呼伦贝尔号”草原森林旅游列车两极之旅、“最美331”边境自驾之旅等多条旅游线路供游客选择,激情四射的速度赛马、搏克(摔跤)、雪地摩托赛等体验活动让游客爱上冰雪运动。“寻味·呼伦贝尔”美食品鉴系列活动让游客们体验到不同特色的美食产品。此次冰雪那达慕历时1个月,开展了比赛、展览、展销、演出、直播带货、冰雪业态体验等多项活动,营造了“天天能体验、周周有比赛、全民皆参与”的浓厚氛围,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参与体验。
为搭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平台,主办方在活动场地建造了雪雕网红打卡点,租赁售卖民族服饰,推出民族风情旅拍产品,不断丰富各族群众和游客的冬日文化生活;还重点推出滑雪旅游度假地过大年、“天天冰雪那达慕”、冰雪主题“村晚”等活动,促进各族游客和当地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聚焦蓄势赋能,“冷资源”拉动“热经济”
随着全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临近,内蒙古冰雪旅游不断升温。呼伦贝尔市以举办本届冰雪那达慕为契机,改变单一办活动的传统思路,实现节庆搭台、文旅引流、商贸唱戏,培育冬季旅游新业态,旅游促进消费作用明显。
为增加活动热度,呼伦贝尔市邀请抖音平台头部旅行博主沉浸式体验文旅专题产品,将所见、所闻、所感通过图文、视频等方式传播给广大粉丝,掀起那达慕文旅消费热潮;开设“呼伦贝尔好物”直播带货活动专场,网红“牧民达西”“老马在草原”“高小厨”“七师兄”等百万级粉丝“达人”带领30余名博主推介文旅、农牧产品120余种,实现旅游资源定制化供给,扩大了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主办方还通过增补通信信号,增设移动、联通、电信信号车等措施,提升通信信号覆盖水平,确保直播带货、短视频上传畅通无阻;综合利用游客中心、商业区、餐饮区等为游客提供室内取暖场所;在户外游览区设置火盆、火炉等取暖设施,保障游客随时取暖,以优质的服务展示热情好客的内蒙古形象,让各地游客深刻感受“越冷越热情”的暖心服务。
为推动“旅游+商贸”,主办方在各活动场地投放呼伦贝尔数字文旅二维码,方便市民游客扫码体验和购物;在冰雪那达慕会场和各活动场地,设置冰雪产品冬季展销会现场、呼和诺尔景区游客中心及冰雪大集等直播带货点,组建线上线下一体、场内场外联动的直播带货矩阵,重点推介绿色食材、非遗文创、地方特产、旅游产品等;以全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为契机,开发推出“十四冬”场馆游、观赛游产品,进一步促进冰雪消费,拉动“冰雪经济”。
(内蒙古自治区民委供稿)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