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是青少年劳动教育的必修课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钟鑫 覃四亮 发布日期:2024-01-2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为加强耕地保护、推进“藏粮于地”提供了根本遵循。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多渠道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场所,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

湖北省黄梅县是国家级劳动教育实验区。图为黄梅县停前镇中学学生在种植园内上劳动课。 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摄

  传统劳动教育的实践阵地在农村,但是随着城镇化发展,劳动教育实践与耕地逐渐分离。对此,要着力开发与耕地保护相关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抓小抓早,培养耕地保护意识。耕地保护是青少年劳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方面,耕地保护强调了资源的有限性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性,有利于在劳动教育中培养青少年的劳动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参与耕地保护,能够引导青少年在劳动教育中强化社会责任感。因此,要以耕地保护教育为抓手,做好青少年劳动教育工作,推动耕地保护工作走深走实,推动青少年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面向未来,鼓励耕地保护行动。涵盖耕地保护的劳动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深远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关乎青少年的人格塑造、价值观培育以及生活技能的提高。一方面,参与耕地保护是培养青少年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必要途径。通过亲身体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青少年的生活技能,还有助于青少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农业生态知识。另一方面,耕地保护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劳育上的生动体现,有助于为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靠前赋能、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多方联动,加强耕地保护教育协同建设。青少年劳动教育涉及多个方面,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耕地保护教育纳入劳动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深度参与;家庭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鼓励孩子参与耕地保护,帮助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社会要积极支持全面育人,为开展耕地保护教育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引导青少年成为耕地保护的参与者、实践者。

  城乡融合,营造良好氛围。耕地保护教育的场域在乡村,也在城市,要加强城乡合作,促进城乡人才要素自由流动,为扎实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新鲜力量;提升全社会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认识,共同推进耕地保护工作,推动城乡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有效发掘乡村文旅潜力,引导青少年深入乡村,促进城乡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要推进耕地保护教育落实到青少年劳动教育工作中,增加耕地保护实践,增强青少年的责任感,丰富青少年劳动教育内涵,实现在保护中教育、在教育中保护,推进耕地保护事业迈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