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多”“五促”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基于广州湾区民族手工艺术中心的调研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马冬梅 曾智勇 发布日期:2024-01-2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城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广州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协同发展,以湾区民族手工艺术中心为载体,通过“五多”“五促”,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推动新时代党的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高质量发展。

  多样体验促认知。湾区民族手工艺术中心由广州市海珠区委统战部(区民宗局、区侨务局)、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市海珠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香港青创集团共同创办,于2023年3月落成揭幕,下设工艺美术、陶瓷、漆艺、金工等工作室和艺术展厅。中心邀请广州美术学院教师开设半坡陶碗绘制、釉下彩绘制作、漂流漆、扎染等传统工艺课程,引导观众主动参与体验,在互动中领悟中华文化之美,实现从单向传播到大众共享的转变。中心通过构筑一个个历史文化语境,向观众阐释和呈现“物”背后的历史基因和时代价值,让传统文化生活化、生动化、具体化、趣味化,让各族群众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推动民族传统工艺传承发展。

  多种活动促“三交”。青少年是社会中最活跃、最有生气的力量。中心作为海珠区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研学、培训等活动平台,同时,积极组织和承接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参访体验和研学交流活动,打造体验民族手工艺术的打卡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点。中心在2023年接待了“探索广州文创之旅”考察团、香港/海珠高新科技青少年交流团等团队,通过丰富的活动,促进粤港澳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厚植爱国情怀,增进“五个认同”。

在第三届海珠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夏令营活动中,小学生在湾区民族手工艺术中心学习制作团扇。来源:湾区民族手工艺术中心

  多彩文化促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心利用节假日面向社会开设中国传统漆艺、陶瓷彩绘、染织等非遗课程,向广大群众特别是港澳台侨青少年介绍中国国情和中华文化。通过老师讲解、播放纪录片、亲身体验等形式,以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方式,让大家更直观、更生动地感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多元主题促团结。广州市是全国流动人口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近年来,海珠区大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用心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积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率先推出民族团结主题标志、主题曲和海报,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奖学金,举办民族团结夏令营,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心围绕“传承·同心”“艺述·回响”“浸润·春芽”三个主题,举办“海珠杯”民族团结公共艺术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展、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师生作品展、青少年民族手工艺主题作品展等系列展览,通过多样化的创作形式,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弘扬“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圆中国梦”的主旋律。

  多方协同促发展。中心作为党政机关、高校、社会团体、企业四方共建的公益机构,强化政策引领、学术支持、合作共建,为各族群众提供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工艺的交流实践平台。中心探索校地协同、优势互补、创新发展的发展模式,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华南及粤港澳大湾区研究基地海珠区实践中心、海珠区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海珠区石榴籽工作室在湾区民族手工艺术中心相继挂牌成立,推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机融合、良性互动,努力形成更多立足中国历史、解读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的原创性理论成果。

  广州不仅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和实验区,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要积极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加强湾区民族手工艺术中心建设,特别是在展现内容和表现形式上下功夫。

  举办展览、演出、讲座等活动,展示和推广各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充分利用主题展、专题展、体验区的特点,在展陈和沉浸式体验上下力气,让观众在参与体验中,深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开展夏令营、研学营等活动,厚植爱国情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方位嵌入粤港澳青少年的日常教育当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引导广大青少年立志做大湾区建设者。

  利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创新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利用元宇宙、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打造集实物性、空间性、情境化于一体的叙事空间,探索数字技术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契合点,充分发挥网络具象化传播优势,建立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传播途径,让互联网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总之,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着力点,把湾区民族手工艺术中心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教育阵地和展示窗口,更加生动、客观、真实、形象地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展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湾区图景。

  【作者简介:马冬梅,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教授;曾智勇,广州市海珠区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局长。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研究”(项目号20ZDA028)阶段性成果。】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