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防城港市位于我国陆路边境的起点,坐拥北部湾、毗邻东南亚、背靠十万大山,被誉为“西南门户”“边陲明珠”。党的十八大以来,防城港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市各族儿女守望相助、手足情深,肩负起“守边、护边、固边、稳边”的时代使命,为促进祖国西南边陲繁荣稳定作出积极贡献。今年1月,防城港市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加强党建引领
防城港市防城区峒中镇尖峰岭民兵哨所“陆兰军护边队”在边境巡逻。
北部湾的海面波光粼粼,鲜红的国旗飘扬在蚝排上——这里是东兴市海上守碑护边党支部所在地,护边员常年驻守在竹山海域一带。
“界碑矗立在哪里,党旗就飘扬在哪里。”海上守碑护边党支部成立于2020年10月,是全国首个既沿海又沿边的海上党支部。支部党员长年累月驻海上、护界碑、守国境,通过联系渔民、组织渔民、团结渔民,对全国仅有的5块海上界碑开展海上治安巡逻,把党组织建设延伸到边海防一线。
党建引航,守海固边。海上守碑护边党支部的成立,是防城港市以党建为引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一个缩影。
防城港市始终把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推动。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创建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报告,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与文明城市创建相融合,与各项重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强化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重要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要内容,纳入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各类培训班必修课,在全市干部中全覆盖开展理论学习和教育培训。压实主体责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察和政绩考核,压紧压实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责任,共同推动落细落实。
加大宣教力度
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在防城港市举行。
2023年7月,防城港市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主题抖音短视频创作大赛,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网友们纷纷上传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团结奋进、生机勃勃的新港城风貌。
防城港市积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宣教格局,以全域性创建、部门联创联建、线上线下相结合为抓手,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全力推进创建工作提档升级。发出主题教育倡议书,动员大家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者、践行者、促进者。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为依托,深入持续开展“同心讲坛”系列活动,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组织各级各类学校结合主题团日队日、班会等活动,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百企”主题活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面向全社会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征文等活动,提高各族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防城港市积极推动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律服务中心、志愿服务队和促进会等社会组织,加大社会面宣传力度,提高宣传实效。依托广西精一律师事务所,打造“红石榴姐姐服务团”,大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依法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
夯实产业支撑
远洋货轮驶入防城港码头。
位于东兴市江平镇的巫头、万尾、山心三个小岛,俗称“京族三岛”,常住人口约3万人。近年来,京族三岛各族干部群众奋发图强,通过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兴边富民行动,培育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岛上居民年人均纯收入超2万元,实现了家家有产业、户户稳就业,成为广西边疆民族地区率先迈向共同富裕的典范。
随着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提速,京族三岛发展势头更为迅猛,村帮村、户帮户、干部帮群众、先富带后富,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产业、培育海洋产业集群和发展跨境贸易,释放政策红利,做足“边”的文章,贸易、加工、旅游、金融、电商、物流等跨境产业蓬勃发展,辐射带动近3万人创业就业。
防城港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年稳步增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连续3年将80%以上财力投入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民生领域,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当前,防城港市正着力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的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强首府战略,深化与东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合作,建设“海边山”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南向门户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城市,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增进“五个认同”
2023年5月,防城港市3条新增道路的命名令人耳目一新:玉桂大道、京琴路、瑶绣路。防城港市是中国玉桂之乡,“京琴”为京族乐器独弦琴,“瑶绣”指当地的瑶族刺绣。
以代表性传统文化命名街道,是防城港市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尝试。防城港市还注重挖掘口岸文化、红色文化、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紧贴边境线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坚定各族干部群众“守边有我,请党放心”的共同理想信念,增进“五个认同”。
解放军战士和防城港市那良镇滩散小学“红领巾护碑小分队”的学生们共同开展“传承护碑爱国情”活动。
持续深入开展“国旗工程”,每到重大节日,家家户户挂国旗,机关、学校“同升国旗、共唱国歌”。持续深入开展“护界碑”活动,发挥“红领巾护碑小分队”示范作用,带动中越边境线上20多所学校陆续加入爱碑护碑队伍,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围绕“各族群众心向党”主题,防城港市组织创作了舞剧《京岛情海》、采茶戏《情暖北仑河》、独弦琴演奏曲《过桥风吹》等一批文艺精品,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浓厚氛围,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旋律。
深化互嵌发展
每到夜幕降临,位于防城港市北部湾大道西侧的伏波文化公园,都会聚集一批扭秧歌的群众,人人脸上洋溢着笑容。“秧歌队由汉、壮、满、苗、蒙古、回、仫佬等多个民族成员组成,就像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从宁夏迁居至此的市民马金华说。2017年防城港市秧歌健身协会成立,秧歌队伍从最初的3支发展到如今的7支,扭秧歌已成为防城港市公共文化生活中一道亮丽风景线。
近年来,防城港市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各族群众开展传统节庆和联谊活动,实施“心连心”工程等一系列举措。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结合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推动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
在推进创建“七进”的基础上,防城港市创新开展创建“进村级合作经济组织”“进口岸”,打好创建“组合拳”。全市已涌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8个、模范个人13人、示范区示范单位4个,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43个、模范个人92人、示范区示范单位49个。
如今,一个历史文化悠久、人民安居乐业、民族团结进步的现代化新港城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镶嵌在北部湾畔的这颗“边陲明珠”熠熠生辉。
(文字、图片均由防城港市民宗委提供)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