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会杰,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党总支书记
进入新世纪,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依托独特气候条件,内蒙古地区特别是内蒙古东部地区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尤其是日光温室(暖棚)的兴建和发展,为越来越多的农民带来了可观收益。以赤峰市为例,截至2022年底,全市设施农业累计综合占地面积达到187万亩,其中日光温室112万亩。全市现有规模化设施农业园区1200余处,主要种植品种为硬果番茄,蔬菜年总产值达162亿元。全市设施农业面积和蔬菜产量分别占内蒙古自治区的86%和77%,稳居内蒙古首位。
内蒙古东部地区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出产的蔬菜品质佳、耐运输、耐储存,设施农业正在成为主导产业之一。赤峰市作为重要的“菜篮子”基地,设施农业发展较早,很多棚区的建设年限已经超过20年,出现了地力下降、土壤板结、盐渍化等问题。地力下降导致抗病力下降,直接导致蔬菜品质下滑、产量降低、农民收入减少。
面对这一问题,我多次到多地调研、走访农户,结合农业科技部门意见,提出加快老旧日光温室土壤改良的建议:
对老旧暖棚进行改造升级。将原棚内的板结、盐渍化土壤用机械挖出,放到棚外采光区备用,将后墙体和侧墙体拆除后填充到棚内,再将原棚土夯实做后墙和侧墙,实现土壤就地置换。
科技部门要长期介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产量目标及养分需求规律,在科学施用有机肥、生物菌肥基础上,实施精量灌溉施肥,以减轻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综合应用农作物轮作、嫁接育苗、精量灌溉施肥、棚内消毒处理、雄蜂授粉及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防治连茬耕作障碍,把土壤改良工作坚持做下去。
加大新品种培育力度。加大丰产、优质、抗逆、抗病性强的耐连作新品种培育力度,为连作设施农业园区提供可用新品种。
(编辑:王琪)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