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到车间”:棉农艾买江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丨奋斗者之歌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新华社记者 赵戈 发布日期:2024-03-2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在艾买江·买买提眼里,小时候跟着爸爸捣鼓拖拉机的爱好,如今与他的职业密切相关。从“田间到车间”的工作经历,也让他小家庭的日子逐渐好了起来。

  今年44岁的艾买江家住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八十四户乡,曾是一位地道的棉农。乌苏市地处新疆天山以北,有着170多万亩棉田,是北疆地区最大的棉花种植区域。在艾买江记忆里,房子周边都是棉田,父母亲整天泡在地里,一万多元的年收入全部来自这白白的棉花,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我成家以后,分到10亩棉花地,每年4月到10月,我的全部精力都在棉花地上,忙了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艾买江说,3个孩子逐渐长大,为贴补家用,农闲时他去附近务工挣钱,妻子则在家照顾孩子。

  艾买江·买买提(右)和同事一起安装采棉机轮胎。 新华社记者 赵戈摄

  2015年,籽棉收购价格创新高,艾买江想试试运气,又承包了50亩棉花地。“可这些地不连片,分散成5块,采棉机开不进来,手工拾花费一度涨到每公斤2元钱,非但没有挣到钱,种了两年还倒赔了两万元。”艾买江说。

  手工拾花费用逐年走高,吃掉了棉农的很大一部分利润,新疆广大棉区开始大面积引入采棉机,用机械化采棉代替手工拾花。数据显示,2015年,在天山南北各棉区作业的大型棉花采摘机械已超过2000台,采收效率成倍提高,使得多数棉区的采摘季节缩短一半。

  采棉机市场的迅速发展,也给采棉机制造企业提供了巨大商机。

  艾买江就职的是一家以采棉机生产为核心的现代化智能农机制造企业,总部就位于乌苏市。

  2017年1月,艾买江应聘成为这家公司的员工。“采棉机这个大家伙看起来复杂,但基本原理和我从小就会开的拖拉机差不多,只是多了很多零件。”他说。

  艾买江所在的班组有21人,其中维吾尔族员工17人。据介绍,目前公司有包括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藏族和汉族等在内的400多位员工。

  凭着一股钻劲,艾买江获得了公司技术标兵。靠着这身本领,2019年棉花丰收的时候,公司派他去南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做售后服务,这是他第一次走进南疆的棉田。

  “现在种棉花变化太大了。无人播种、滴水灌溉,采棉机直接开到地里,全程几乎不用什么劳力,这样算下来,一公斤棉花的种植成本也就几毛钱。”艾买江说。这一年,他的年收入首次超过10万元。

  艾买江·买买提在工厂里工作。 新华社记者 赵戈摄

  从小接触棉花的艾买江见证了棉花产业由传统手工到机械化种植的巨变。2023年,新疆棉花产量511.2万吨,占全国九成以上,连续5年稳定在500万吨以上。同时,新疆棉花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应用越来越广泛,2023年投入近7000台采棉机开展机械化采棉作业,棉花机采率达85%以上。

  艾买江介绍,现在国产采棉机质量越来越好,产量越来越高,技术也越来越先进。2023年经他手就生产了400多台各式采棉机。“这一年,我去沙雅县一处棉田进行采棉机售后服务。客户对我说,你们的采棉机比国外产的机器采得还干净,听到这话,我很自豪。”

  采棉机正深刻改变着新疆种棉方式,也让艾买江的生活换了一条新的轨道,他用勤劳双手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